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招标人员不应该有的六种“身份”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12:03: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标人员不应该有的六种“身份”

【gzztitc 说明:本文是与《招标人员的五种身份》一文相对应的。前者写好后,本人始终觉得比喻形象,但是有某种缺点,可是总没有想好如何去修改;后者也就没有动手来写。看到《招标人员的五种身份》发表而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本人再次萌发了写完整的念头。现写出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2006年9月 4 日】

招标人员的五种“身份”,是形象的比喻说法;同样,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招标人员不应该有的作为,也可以采用不应有的六种“身份”来形象的比喻。

第一,       不能是“官商”。

招标公司是一种服务型的“社会中介”,这是招标投标法明确了的。现实生活中,许多招标公司是由行政管理部门“派生”出来的;或者受到行政管理部门支持而产生的。而国家实行“资质管理”,本意是严格要求,控制招标机构的“质量”;但是,在“中国特色”国情影响下,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利用资质条件,变成以自己需要为条件画线,控制成对招标公司的市场准入标准。这样,招标公司既有着最熟悉招标业务的特点,有的也就具有了在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垄断性”的特点。

无论是招标公司想变成“管理型”的机构,还是被某些管理部门看成类似管理型的机构,都是偏离了招标投标法的宗旨。

“官商”者,利用公共权力来为自己赚取利润者也。

如果招标公司自己或者被利用来以“赢利”为其目的,就容易偏离招标投标法的宗旨。

由于目前我们尚无对招标公司的完整、全面、准确的考核办法;同时,对于采购招标工作人员尚无“从业资格”的认证制度,对于多数招标机构和工作人员来说,考核的指标多为:招标金额,中标金额,节约金额,节资率等等。这样,人们很容易关注“招标的数量指标”,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指标,而忽视“招标的质量和公众效益”指标。

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招标工作人员容易发生“萝卜快了不洗泥”等现象,进一步导致“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

以本人愚见,招标公司即使作为“企业”,也是那种以服务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微利”性企业;招标工作人员只能是收入中等或者偏上水平的人员,不可能成为“先富起来”的人群。

第二,       不能是“拍卖师”。

“招标”和“拍卖”,都是市场经济下的常用方法。两者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强调“竞
争”、都需要交“保证金”、都有着公开“竞标”的场合等等;但是,两者存在着严格的区别:“招标”方式通常用来“买”,也就是采购方用此办法引起竞争,使自己能够“又好又便宜”的买到东西(或者完成工程的建设);而“拍卖”则多用于“卖”,卖方在出售艺术品等东西的时候,希望竞争的结果,是自己的东西卖的价格越高越好。生活中,常常有人把这两种方式混淆。

一个典型的情况是:拍卖师常常利用“三寸不滥”之舌的口才,介绍艺术品的珍贵、难得和保值升值的预期后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动员人们“举牌”、“加价”,最后才“敲锤”。

“招标”方式,应该是“一锤子”买卖。如果提倡反复压价,那就偏离了其游戏规则。

现在,国家已经有了“拍卖师”这种职称;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类似“招标师”的职称或者“执业资格”……

“拍卖师”的水平,多数体现在现场的发挥;而“招标师”的工作和水平,往往更多的体现在招标工作的准备阶段。

第三,       不能是“镖师”。

现在没有“镖局”这个行业了,我也是从小说和电影中看到的。旧社会,社会秩序混乱,
行路不安全的问题很突出。有钱人往外地运送重要物资,常常请“镖局”来保镖。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说法,可能来源于此。镖局的师父,多数武艺高强,敢于闯荡江湖,又善于交际各种“黑道”、“白道”的朋友,能够“摆平”许许多多事情。所以,镖局和镖师的生意是不错的。

当然,招标机构在工作中,要妥当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种种关系。但是,显然无须多说,如果我们今天还按照镖局和镖师的做法来运作我们的招标工作,那简直是哗天下之大稽啦。

第四,       不能是“魔术师”。

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中,魔术是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表演艺术。魔术师能够把一张扑克牌变成100元的大钞;能够在看似空空的帽子里,变出活蹦乱跳的小白兔;能够在空箱子里变出大美人;美国的大卫,还能够把飞机、火车、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变没”,还能够“穿越”中国的万里长城……

我理解,魔术师是世界上唯一被允许“骗人”的正当职业。魔术所展示的,看似真的,其实都是假的。它综合了许多科学知识、技巧,来欺骗人们的眼睛,带来的是大家惊奇和发自内心的欢乐。

国际上的招标投标,提倡的的是“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竞争;而在目前我们中国,有些招标“变味”了——一些看似公开、公正的招标投标,实际上只不过是在“内定”以后,走一个程序罢了。在这些情况下,招标人员好像演示魔术的魔术师了。

招标工作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会很多。能否坚持做真正的招标投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五,       不能是“文件收发员”。

一些刚刚参加招标工作的年轻人,往往借来以往的招标文件作参考,加上业主的需求,
就形成了所谓的新的“招标文件”。需要审核的,上报或者交给专家审核;审核提出意见,转交给“业主”……对于招标文件发出后的投标商询问,也是仿照此办法。总之,他们只想起到一个“传递”的作用,没有看到自己应当起到某种组织、协调、咨询的“智力型组织”作用。长此下去,专职的招标机构的存在有何意义?自己又能够得到什么锻炼、成长?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

第六、不能是“大了”。

所谓“大了(liao)”可能是个方言,在我们这里通常是指喜事、丧事的“民间主持人”。他们有的是为了赚钱;更多的人是为了“讲究”和“热闹”。他们的出席,往往给仪式添加了一种特别的、隆重的意义:有着许多程序,许多讲究,许多民间风俗习惯,甚至还有一点点“风水”的神秘玄机。但是,往往一个师父一种传授,每个“大了”的要求做法都不尽相同……请他们出席,当事人就任听摆布了,大家也是“客随主便”。试想一下在那种情形下,谁能够别出一格呢?

招标工作是一种咨询性的服务工作。记得几年前,央视“对话”栏目曾经播出过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中国公司总经理和实达公司总经理的谈话。麦肯锡中国公司总经理说,我们的咨询,从来都不是“给用户一个咨询意见;而是和用户一起探讨,得出最佳方案”(大意)。我想,招标工作人员也应该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作用,更多的帮助而不是完全替代“业主”来完成招标工作。

应当说明,这两篇拙作采用的都是形象的比喻手法,不一定很准确、全面,仅供参考。现在,招投标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不少,我们是“随大流”还是“独立自主自强”?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小的、不足道的;我们难以一下子扭转招投标市场的种种丑陋现象。但是,我们应当相信,乌云终将散去,阳光必将普照大地!

我们管不了别人,起码我们可以管好自己。正像招投标协会组织的许多企业宣誓那样:我们坚持反对商业贿赂,坚持真正的国际惯例的招标投标活动。

一切从“我”开始做起 !(全文完)

有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26 00:31 , Processed in 0.0618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