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7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咨询”说 (特稿)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11:17: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咨询”说(上)(特稿)

中国国际招标网 时间:2011.01.06 来源:中国招标采购社区 作者:高子正

http://www.chinabidding.com/zxzx-detail-203732666.html


  【前言】本文是《思考与探讨“评标委员会定性问题”》一文的上半部分。目前,对此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法定代理说”;“雇佣关系说”;和“隶属关系说”。作者借鉴其各自的合理部分,取“法定”的概念,加以不同的解释;取“隶属说”的部分含义,但突出“第三方咨询”的意义,等等,加上深入对《招标投标法》的学习和理解,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该文章的第二部分,已经被陈川生老师参考和接受,并对文章加以修改和补充,形成新的文章发表:《关于<招标投标法>中招标人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的梳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正文】

  最近,陈川生撰写的关于评标专家的文章,引起了业内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论。我以为,作为一名专家,陈川生率先总归归纳自己的学习体会,编写出《招标投标法律法规释义——评标专家指南》一书,并及时修订,那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值得我自己和大家学习的。但是,对于中国采购与招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却不应该和对他的尊敬混为一谈。我们要尊重专家,更要热爱我们共同的事业,更要不懈的追求真理!故而,以本文写出自己的一点想法,抛砖引玉,与陈川生商榷,更是给大家参考。

  我以为,要想深入的探讨“评标专家定性”问题,需要明确三个前提:

  第一,对《招标投标法》定性的认识。  

    正如陈川生在他的书里和该文里面写的那样:

  “《招标投标法》是我国民商法领域的一部特别法,具有“公法”和“私法”两重法律关系。”

  以本人的愚见:《招标投标法》不是一部简单的“程序法”;它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发后,第一部“公共采购法”的雏形,通过详细规范在“招标投标阶段”的活动,实现公共采购的宗旨,依次保护“国家的。社会公正的和当事人的权益。”

  第二,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发挥作用的认识。

  在陈川生的书(指的是“评标专家指南”那本书)的“跋”(李显冬教授写)中,说到:

  (政府部门)“帮助招标人”而不是“管住”招标人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从而保证了招标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以,我们的关注点在于:政府部门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如何给出各种“标准范本”?如何组织人员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如何尽量发挥当事人: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代理机构,等等人员的自发的积极性?如何表彰好人好事,如何惩处坏人坏事?等等。换句话说,政府部门如何准确的划分采购招标中的各种“责权利”;不是关注如何如何审批、备案;如何如何让大家事先承诺,等等。

  第三,研究的有关“理论”,必须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一种过程。

  既不可以离开实践中的各种复杂的问题,而光谈大道理;也不可以出台一种理论说法,就自己宣布自己是真理……

  第一方面:《招标投标法》是如何规定“评标委员会”和有关事情的  

    1、招标投标法对评标委员会问题的重视

  《招标投标法》正文一共68条;其中,涉及到程序方面的规定,从第37条开始,到第48条,有12条是直接或者间接与评标委员会有关的;在第五章“法律责任”中,也有2条是直接规定“评标委员”的(56;57)。而第63条,虽然明文是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但是,在实践中,也已经有把“评标专家”视为“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由此可见,对有关评标委员会问题的重视。

   2、尚不能得出:评标委员会是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定监督”组织
  
    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招标人是有所谓“定标权”的。比如,第37条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第40条:“……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如果我们不带任何成见的话,这里已经说的很明白:招标人是负责最后确定“中标人”。如果授权,则评标委员会也可确定中标人;反过来推理,则我们可以理解,没有招标人的授权,则评标委员会就不能确定任何中标人。无论人们指的是“权利”还是“权力”,都是如此。

  如何看待“招标人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陈川生的文章,根据《招标投标法》第37条款,归纳了5点。本人以为那是对的。但是,如何理解其法律地位?本人看到两种组建办法:从招标代理的专家库和从政府部门的专家库——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必须是从政府部门的专家库中选取”是唯一合法的那种结论——而后者,现行的主流趋势,可能是政府部门强势自行解释的结果。

  在当年原国家计委的《招标投标法释义》中,有这样的描述:“为了防止招标人在选定评标专家时的主观随意性,招标人应从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中,确定评标专家。”

  既然,法律条文规定也可以从招标代理的专家库中选择,那么,更不能推断出“专家是代表国家利益”的结论。而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在实践中否定了从代理机构的专家库中选择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值得探讨:究竟是尊重专家,发挥专家独立评审的作用,还是强调和突出政府部门的权势或者权威?

  人们会问:如果张三是某行业的公认知名专家,既属于招标代理的专家库的专家,也是属于政府部门的专家库的一名专家;为何只有从政府部门的专家库而且是“随机抽取”才被认为是合法的?为什么从招标代理的专家库中抽取就不行?直接聘请更不行?——是否由于“反腐败”而不是招标评标工作的需要?

  3、上述法律规定还是不够清楚和明确的
  
    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上述条文还是不够十分清楚和明确的:人们既可以从政府部门的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也可以认为,从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中抽取专家也是合理合法的。

  在《招标投标法》第13条中规定:

  第十三条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二)有能够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三)有符合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条件、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既然第第十三条(三)说的就是专家库,那么,取得各级政府部门认可的招标代理资质的招标公司的专家库,就不能说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只是,为防止招标人的不公,在具体的选取办法上,应该有进一步明确的规定。

  4、简单的概括,目前的评标委员会有 5  个特点:
  
    (1)评标委员会有程序上的法定性、专门性和临时性;

  (2)评标委员会的具体组成,有其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里,不仅仅取决于从什么专家库里选择,还取决于具体的“随机抽取”办法。而什么属于37条说的【一般招标项目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特殊招标项目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也没有明确的解释。

  (3)评标专家的概念和划分不够明确:什么是技术专家,是么是经济专家,概念无人解释。也许,造价师之类的执业资格,被认为是属于经济类别的吧。如果,都是技术类的专家,能够顺利完成工程类的评标吗?

  (4)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中的地位不够明确:法律法规规定了外聘的专家要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那么,剩下的不到三分之一的评标委员由谁担任?
   
  本人以为,既然是招标人“依法组建”,那么招标人的代表,理所应当的是评标委员会的成员。招标代理机构的负责人员,也可以成为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只不过,这时他们都不能算成外聘专家,总人数需要增加,以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

  但是,有的地方,明确规定:招标人代表不得参加评标委员会,以防止干扰;招标代理机构人员,也不得进入评标现场。这种规定,有法律依据吗?

  (5)评标办法的明确性和评标工作组织以及评标方法的不确定性。
     
  前者指的是法律规定了主要两种评标办法,即人们常用的“经评审最低价中标的办法”和“综合评标法”(百分制打分法)。

  后者指的是具体的组织评标工作的方法:是各个评委独立打分,然后有人综合;还是集体讨论配合独立评分,然后讨论得出结论性意见?这种办法,有人叫做“智囊型”评标;有人戏称之为“茶话会式的评标”;到底如何做,是否两者均可?尚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未完,待续

  2010.11.25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本站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大力 + 5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沙发
发表于 2011-1-6 11:20:58 |只看该作者
“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咨询”说(下)(特稿)

中国国际招标网 时间:2011.01.06 来源:中国招标采购社区 作者:高子正

http://www.chinabidding.com/zxzx-detail-203732676.html

  在《“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咨询”说(上)》一文中,我们探讨了讨论“评标专家定性”问题需要明确的三个前提,及《招标投标法》是如何规定“评标委员会”和有关事情的,此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评标委员会”的定性。

  第二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评标委员会”的定性      

    1、深入钻研《招标投标法》,领会其精神

  细读陈川生有关文章,他对于评标委员会的定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招标投标法》有“公法”的性质,所以,评标这一个环节也有体现;第二层意思是说:评标委员会属于“法定委托”,强调了其合法的地位;第三层含义是说:因此,评标委员会的评标结论不是招标人可听可不听的,而是应该遵循的。

  本人赞同陈川生的第一层分析的含义。

  但是,对于由此导出的第二层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概括地讲,到底评标委员会是一种“咨询”式的,还是“法定委托”式的?

  不管怎么意见分歧,有一点是肯定的:陈川生的上述文章,引起了业内人们的关注,也启发了不少好的分析文章,比如钱忠宝的引用百度法律解释的跟帖;比如何录华的文章和张志军的分析文章。

  我自己试图从《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政令出发,也来探讨一下。

  首先,在《招标投标法》第37条明确规定: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既然说的是“招标人”依法组建;就不可能再说“依法委托”,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其次,在评标委员会中,法律强调了外聘的技术、经济专家要占到三分之二;而意味着招标人代表应该是其当然的成员,占据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招标人可以对外聘的专家提及“委托”,但是,不可以说,对自己的代表也是“委托”——因为,招标人给其授权代表总的授权书已经有了;再派其他人员参加评标委员会,也是属于其正当的权利,没有在出具委托书之实例。

  再次,《招标投标法》规定:

  【第三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第四十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这两条,特别是本人画出重点加黑的部分,明确表明评标委员会无权更改招标人事先确定的实质性内容和评标办法。也就意味着,评标委员会不能超出“私法”的概念,实施涉及到“公法”的审查性的作为。

  最后,更为有理的说明在于,评标委员会向招标人提交评标结果报告;而不是向任何主管的政府部门报告,也就意味着对招标人负责,而不是对主管的政府部门负责。

  2、从一个实例看,“法定的”代表公权的评标是怎么样的  

    由于本人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初期,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早年的招标公司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不少招标公司还具有一定的“进口审批”权,所以,本人的思想里,自然地保留有一些招标要“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想法。

  大约在1999年或2000年,我所在的天津招标公司曾经配合天津开发区的财政局,试点探索“政府采购招标”的新路。

  有一次比较典型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

  那是一家新创办的地区报刊,使用财政资金约100万元,购买激光照排设备和若干计算机、打印机等。实施邀请招标。

  评标委员会由5人组成:从北京邀请专家1人;天津日报专家1人;天津大学教授1人;招标公司代表1人;招标人代表1人(新毕业的硕士、编辑)。财政局主管的2位科长列席。

  记得有4家投标。开标结束,评标委员会开会,先请招标人代表介绍情况和要求。

  这下子,问题来了:招标人不懂要求,购买的20多台计算机是一种配置;同时,每台计算机配置一台打印机。

   财政局的主管预算的科长问:你们新创办的报社有多少人?

  答:编制20人,目前10人。

   问:10个人为什么要买20台计算机?

  答:总编辑告诉我说:如果不一次申请购买,怕以后申请经费困难。……

  科长: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花钱。计算机这种东西发展变化是很快的,不要买了不用,导致它贬值;以后需要,随着发展随时申请;我保证给你们满足正常需求。

  北京专家:计算机同一配置不合理。建议:用作编辑和激光照排的计算机提升档次;减少暂时不用的计算机和打印机。

  招标人代表:改变要求,总编辑怪罪下来,我无法承担,再说,万一不好用怎么办?

  北京专家: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大报的情况我都了解,没问题;你们一家地方报纸,怎么会不能用?

   ……  ……

  评标委员会讨论,决定:立即召集投标人,按照专家讨论修改的意见,重新报价,并要求在中午以前送到评标委员会。

  ……  …… 最后,按照新条件,招标采购顺利完成。

  虽然,当时自己认为这种办法不错,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意见比较权威、合理,既给国家财政节约了资金,也更有利于业主的工作。但是,今天的认识,还是要否定这种做法,因为它混淆了不同采购招标程序应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政府采购应该加强对预算和合理性的审查;正式招标之前,应该对招标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有更加明确的审查和其他措施。问题,不应该都在评标阶段来解决。
   ……  ……

  3、溯本清缘,理清思路,深入理解和贯彻《招标投标法》
  
    那么,你对“评标委员会”的定性是如何认识的?大家必然会问。

  在陈川生所著的《评标专家指南》一书中,他写道:

  “所谓“公法”,其本质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法律机制,行使国家行政权、审判权等;“公法”和权力“Power”相对应。所谓“私法”,则是在市场经济中保护当事人权利的法律,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如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买卖关系、借贷关系等。“私法”和权利“Right”相对应。”

  
     我想,就顺着这个思路分析下去。

  中国的《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主要规范的内容,都属于“公共采购法”。无论采购人还是招标人,花的财政性资金或者“其他国有资金”,都是来源于纳税人及其税收的积累,是全体国民的财产;而不是采购人或者招标人自己的钱。

  在学习和探讨采购与招标的初期,我曾经引用中央党校教授的总结归纳的话形容:

   通俗说法(经纪人假设):

  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注意效果又注意节约;      
    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注意节约不注意效果;      
    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注意效果不注意节约;      
    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注意效果又不注意节约。

  
    既然采购人;招标人实际上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钱。所以,法律规定一方面要落实其责任、保护其合法的权益,一方面要对其有所制约。明确了这点,我们再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有“评标委员会”这个法定的程序?

  本人的看法是,这有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招标人不是真正所使用资金的所有者,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同时,由于中国目前的状况,大多数的采购人招标人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经济知识,对招标内容作出准确的公正的评价;需要借助外界的,比较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来帮助和通过咨询来更加准确的达到招标预期的效果。

  在国外,许多“政府采购”是由有资格的政府“采购官员”来负责完成的;也有不少公共采购,是可以利用和聘请社会上的咨询公司的帮助来完成的。中国的现状,是缺乏充足的社会中介和有实力的咨询公司,难以实施这种办法。

  其次,这也是政府为了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意图体现。众所周知,专家的入库要求(高级职称;工作8年以上,等等条件)表明他们是知识分子阶层中比较代表性的一群人。《招标投标法》把一些在专业技术领域工作的普通技术人员,提高到赋予“专家”称号,表明了对他们的重视:知识分子,不再是“臭老九”或者“穷老九”,他们是推动改革开放,建设新中国的一支主力军,是值得我们依靠的力量!!从总体上讲,他们不是潜在的腐败、需要重点监控的势力。

  《招标投标法》考虑到这一中国实情,提出了“评标专家为主的评标委员会”的做法;我以为,那是反映了“三个代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是科学的一个创举!

  第三方面 结束语  

    “评标委员会的定性”问题,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采购与招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陈川生专家率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又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启发大家思考到深入探讨,都很有意义。

  在招标投标协会副秘书长李小林的《关于创新和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的换位思考》一文中,他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由此长期形成了单一依赖行政管理方式、手段监控招标投标活动的习惯思维和运行模式,而市场主体的经营和自律机制却一直处在不断改革完善过程中,至今也没有完全适应招标投标市场的需要。一方面“市场行为行政化”,政府部门集投资人、采购人、行业管理、市场监督等多重身份于一体,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越位包揽了过多市场主体职权范围的事项。政府管理规定和环节层层交叉重叠,却又不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资格残缺”,主要是政府和国有资金项目的招标人始终处在被管、被动的角色定位,缺乏全面自主决策、全过程自我负责的资格能力、动力和约束力,许多招标投标的无序行为与招标主体“资格残缺”状况直接有关。】

  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以科学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这里的问题。

  《招标投标法》涉及到的问题,博大精深;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经过思考,本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应该说,这也是不够成熟的看法,而不久前,本人的其他文章,还归纳说到,《招标投标法》提出了对招标人制约作用的22条军规;到底如何认识?本人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深思和探讨。

  而无论怎样认识,这里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人们去细分:到底“专家库”是什么性质的?是不是必须由政府部门来负责组建和管理?能不能聘请专家介入组建和管理?如何更好的制定专家的专业标准?如何设计可能需要多种专业结合的评标专家聘请或者抽取办法?评标专家的评标时间应该如何要求?评标专家的评标质量如何考核,等等。

  本人才疏学浅,上述意见,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括陈川生先生在内)批评指正!

  全文完

  2010.11.25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本站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0

好友

2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无欲而刚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最爱沙发 终身成就奖

板凳
发表于 2011-1-6 11:27:40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无欲而钢 邮箱:wyqkk@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29

好友

8万

积分

版主

阳春三月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地板
发表于 2011-1-6 12:50:03 |只看该作者
第一层,是说《招标投标法》有“公法”的性质,所以,评标这一个环节也有体现;第二层意思是说:评标委员会属于“法定委托”,强调了其合法的地位;第三层含义是说:因此,评标委员会的评标结论不是招标人可听可不听的,而是应该遵循的。

个人认为<第一层意思与第二层意思没有必然关系,放在一起比较牵强。


第二层意思是说:评标委员会属于“法定委托”,偶认为更多的是监管部门的一种“期望值”,而不是《招标投标法》本身真实、本来的意思;这方面的理解上偶更倾向于张志军的“雇佣关系”,更加突出了了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的个人的相互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

积分

侠客

招标师徽章

5#
发表于 2011-1-6 13:05:26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招标法规理解之深实为晚辈佩服之处,学习,继续学习!

如今评委会成员的裁定权过大,且无第三方机构监督其行为,往往某些评委的个人倾向浪费了国家的资金、纳税人的金钱,玷污了《招标投标法》最基本的公正、公平,希望后期出台的实施细则能对过大的评委会权利加以限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6#
发表于 2011-1-10 11:05:39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咨询说 的再说明

拙作看起来很普通,因为“咨询”作用是人们早就提出过的,没有创新。

但是,在阅读和思考几位专家和网友的多篇论述评标委员会的定性问题的文章后,本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争辩的双方多是论述自己如何正确;对方辩友在哪里的解释不对,等等。

在探讨中国采购与招标深层次问题的时候,在理论尚无细致的解释的时候,这是唯一的办法吗?

拙作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试图借鉴各种说法的合理性部分。比如,陈氏的“法定代理”说,取其强调“法定”之特点;钱氏的“隶属关系”说,取其涉及到的“组织形式”部分;张氏的“雇佣关系”说,取其要招标人支付费用等含义……

中国目前实施的政府采购和法定的招标投标,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具有诸多的中国特色。无论观察其条款,还是分析实践中的表现,都与国际惯例或者其他国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好似传说中的“四不像”。

正如有的网友形容的:这好比摸索比喻一头大象,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粗腿;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很难说那一个人描述的不对或者全对。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和稀泥?本人以为,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匹夫之勇,不如团队集体合作。

     本人以为,提出各种不同意见看法的网友,不是比赛场上竞争的对手;而是向未被征服的高峰进军攀登的登山队员,互相帮助,互相拉扯着前进。当然,这不排除再提出仍然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不管怎样归纳,如果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招标人不受任何约束,或者是招标人处处被政府主管部门制约,那都偏离了合招标投标法的宗旨本意。


第二点。拙作拟从招标投标法的条款原文出发,试图通过学习理解其条文的含义,来分析解释这个评标委员会的定性问题。

这样的较真,包括个别词语的较真,是否正确,还请大家评价。

限于本人的水平,理解和解释的对不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

最后,法定咨询说,还是不成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不出几个可以说明类似问题的例子。可想而知,我们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怎么容易多举市场经济的例子呢?

关于“雇佣说”,我想说一点:

人们常常以“花钱”来看到事情,比如对律师,就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之说。

招标代理公司的费用和评标专家的咨询费,很多情况是来自招标人。那么,是不是也适用那句话?招标代理和评标专家是不是都是因此算作被雇佣的?

如果单位领导或者家里的老人因病住院,由于疑难病症,医院请了各大医院的专家会诊,并且请了外地的著名专家主刀做手术。那么,能够说他们都是被雇佣的?人们常说“聘请”,除了客气的意思,还有没有别的缘故?

注意,我们这里的评标专家,往往也是说“聘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74

好友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7#
发表于 2011-1-10 14:27:08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高先生的大作!
高先生是否是说,评标委员会与招标人的法律关系是”法定咨询“关系,即,招标人是咨询者,评标委员会是被咨询者?
老朽的邮箱: laochan2006@163.com 钱忠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8#
发表于 2011-1-10 20:08:02 |只看该作者
谢谢6楼总版主的阅读指正 !

“法定咨询”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指的程序是法定的,即必须有评标委员会这种形式来评标;估计这一点大家看法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第二层:指的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形式,即以外聘专家为主,招标人代表参加的那种形式;不改变原先的招标文件,而且,比较客观的评审得出“推荐的排序名单”。后者属于咨询意见。但是,招标人必须重视,不得随意否定。(当然,细节上还有问题需推敲)。

这样的解释是否说得通?

请钱兄和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74

好友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9#
发表于 2011-1-11 09:23:50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7楼gzztitc于2011-01-10 20:08发表的 :

谢谢6楼总版主的阅读指正 !

“法定咨询”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指的程序是法定的,即必须有评标委员会这种形式来评标;估计这一点大家看法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第二层:指的是“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形式,即以外聘专家为主,招标人代表参加的那种形式;不改变原先的招标文件,而且,比较客观的评审得出“推荐的排序名单”。后者属于咨询意见。但是,招标人必须重视,不得随意否定。(当然,细节上还有问题需推敲)。

这样的解释是否说得通?

请钱兄和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6楼总版主的阅读指正 !


.......


您在这里解释了“法定”的概念和内容。这些内容的确是法定的。
不过,您似乎还没有明确解答我的问题。
老朽的邮箱: laochan2006@163.com 钱忠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29

好友

8万

积分

版主

阳春三月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10#
发表于 2011-1-11 12:30:36 |只看该作者
无意中搜索到楼主以前的一个旧帖子,粘贴过来放在一起,大力感觉挺有意思:

思考与困惑 3 是要“评标专家”还是要“评审专家”?[问题]

http://bbs.ebnew.com/read.php?tid=6260

以下为引用楼主原文:

笔者以为,“评标”和“评审”,虽然只差一字,但在政府采购和招标问题上,内涵就可能差多了:

  1)“评标”,有评价、评估、评论等含义,主要说得是对“标”进行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多起参考作用;不等同于明确的结论(“定标”)。专家的作用相当于参谋,即给业主的法定代表人(相当于作战总指挥-司令员)出主意、分析利弊;

  而“评审”,除了评价、评估、评论以外,还有“审查”或“审批”等含义,评审的结果,必然导致审批或者不批,即“定标”或者“废标”。专家的作用,相当于参谋长,不仅仅出主意,还可以作出一些决定,还可以代表业主(相当于司令员)下达命令。

  2)“评标”讲的只是开标后评标到定标前这一环节的工作,是“铁路警察只管一段”;

  “评审”却可以包括发标前,对采购内容的合理性以及对标书或标书技术部分、商务部分的审查(一般重点审查有无歧视性条款)。

  3)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评标委员会的作用有两种:

  一种是,经过评标,评出最佳中标人建议,或者有排序的2-3名中标候选人,向招标人推荐,由招标人决定最后的中标人。这是目前多数通常招标的做法。

相对应的,这里需要的自然是评标专家。何况,目前大多数的评委的咨询费,是由业主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付出的。俗话说:“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很难想象,招标代理聘请的评委,不替招标机构和业主说话的。

  一种是,由招标人授权,评标委员会通过评标直接确定中标人。“评审”可能含有此种含义。

  在政府采购中,谁是“采购人”或说“招标人”?如果看法律法规,似乎提出采购要求的最终使用单位是招标人;但有领导讲话说,采购单位无权决定最后评标结果。

  有些地方,政府采购聘请的评审专家,不仅仅从政府的专家库里抽取,而且,聘书由政府部门发,专家的咨询费由政府部门财政支出。那样,专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才有了根本上的保证。筑龙网版主sjh7010主张设立专门的基金,也是为了政府部门出钱,避免业主或者招标代理聘请专家而带来的偏向性。

  招标常常看似简单,可是要真正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开公正地招标评标,还要达到效益与节约,实际是很难的事情。有时,少一步程序,或者破坏一道程序,就可能得另一个结局。

  招标文件相当于要约邀请,其作用十分重要,它还是评标的依据。据说,对有些地方的政府采购而言,只有特殊情况,应采购人要求,可以就招标文件请专家咨询。这不是必要条件。大量实例告诉我们,如果招标文件存在不合理不清楚,评标是在在此不合理不清楚的基础上,能评出什么结果?对此,再好的专家也无能为力。

  最近看到,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也刊登了建立招标文件论证必要性的文章。

所以,大家都说“评委的作用十分重要”。而本人不敢轻易苟同。关键是把评委放在什么地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16 07:09 , Processed in 0.0718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