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点访谈》 20160113 为“短缺药”开药方  【转贴】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9:24: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焦点访谈》 20160113 为“短缺药”开药方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3日 20:00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老百姓买东西,最盼望的就是物美价廉。特别是药,日常用品贵了,你少吃一口、少穿一点还不碍事;可一旦得了病,这药省不了呀。把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是基本民生的重要保障。不过,长期以来,药品市场却存在着一个怪现象,许多群众迫切需要的好药,价格是控制得很低了,但却常常断货,老百姓还是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


  “跪求放线菌素D”、“如果找不到这种药,病人只能等死”,自今年8月起,网络上出现很多寻找放线菌素D的求药帖子。求药者心急如焚,苦苦寻觅,各种求助帖子刺痛人心。而8月4日,一篇实名认证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的求药微博,让更多人意识到放线菌素D缺货的严重程度。该医生在微博中称,“历史上已不止一次出现放线菌素D断货的现象。仅在协和医院,就有数十位患者陷入了无药可用的困境。”


  据了解,放线菌素D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小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疗效确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分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国产每支价格差不多20元,而替代的药品通常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药,有的替代药价格甚至达到几千元,如此高昂的价格令多数人根本无法支付,只能苦苦寻找放线菌素D。


  放线菌素D真的缺货如此严重吗?其他医院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某医药的门诊,查找放线菌素D。这家医院的用药咨询中心显示没货,而另一处住院药房的情况也不乐观,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没几支,用不了两天就没了。”


  而自从放线菌素D这种药告急后,各地的患者都开始了漫长的求药之路。方女士(化名)不幸罹患绒毛膜上皮癌,非常需要放线菌素D这样价格低廉但是效果明显的救命药,但她跑了好多地方,也找不到这个药。


  有媒体因此评价:“有一种心焦叫有病无钱治,更有一种绝望叫正在治疗,救命药却出现了断货”。放线菌素D这样的救命药,为什么会在全国范围断货呢?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看到,生产放线菌素D相关产品的企业仅三家,而其中一家重要的生产商海正辉瑞在今年暂时停止了该药品的生产。患者求药无门,而药企为何还宣布停产呢?


  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加秋表示:“企业因为是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放着有钱赚的药品不生产而做赔本的买卖,哪个企业都不愿意。”


  他向记者出示一份2006年制定的放线菌素D的生产成本核算单,在当时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放线菌素D有10%的利润空间,但是近十年来,生产成本在上升,而销售的价格没有随着上涨,反而一直降价销售,从2006年的零售价23元到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0元左右。


  杜加秋说,从这个药品身上不但赚不到钱,还一直在亏损,所以合同期一到,企业就停止生产这种药。而最近一次浙江省对放线菌素D招标,他们就没有去应标。据相关媒体报道,同样生产放线菌素D的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4年前已停止生产放线菌素D及相关产品,原因也是原料成本过高。那么,药品生产企业为何宁愿选择停产,也不涨价销售呢?


  事实上,为解决群众看病贵、药价虚高的问题,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限价管理,并开展多次降价行动,对遏制药价不合理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卫生部等7部门发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购销药物必须参加由省(区、市)级政府建立的集中采购平台开展采购,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平台、统一监管。此后,各地采购活动一般由招标方式确定药品供应商和供货价格上限。


  运用药品集中采购,限制了一部分药品虚高的问题,然而,这却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原来价格低、产量小的药品,随着成本的上涨也不能涨价。于是类似于放线菌素D这样的廉价药,药企根本没有动力继续生产。


  为了解决类似于放线菌素D这类企业不愿意生产导致市场缺货的现状,今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也就是说,如果药企亏本,可以提价。然而,对于政府在药价指导政策上的变化,企业大多还是会选择比较保守的做法。


  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称,根据2015年的生产成本核算单,与2006年的十七、八元相比,每支药的成本价已经逼近50元,而药最终能卖多少钱,却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海正辉瑞最终还是选择了停产。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国家有政策允许涨价,但是企业还是不生产这些原本价格低廉的药品,消费者心理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按市场情况大幅提价后,消费者心理上难以接受,这种时候,药企与其提价得罪消费者,不如包装一款价格更高的新药划算,或者是用原有生产线生产其他赚钱的药。但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放线菌素D断货,吃亏的都是四处求药的病人。


  放线菌素D全国断货的新闻报道后,前不久,海正辉瑞公司迫于压力,又宣布重新恢复生产。不过,负责人杜加秋表示,生产虽然恢复,但是一直亏本生产,这也不可持续:“我们觉得这个不是长远之计。我们很不情愿去做这个事情,还是希望国家有顶层设计的政策,然后地方能尽快推进落实,能够实施新的一些政策。”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国家于2009年建立了基本药物目录,并于2012年实行了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顾名思义,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放线菌素D也是其中一种。按理说,基本药物是应该有保障,不应该断货的,然而和放线菌素D的情况类似,有媒体称,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520种基本药物中短缺的已高达300多种。事实上,早在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到对一些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将进行信息汇总,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


  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专家孙忠实告诉记者:“因为药品生产供应销售环节很多,所以涉及到6个部委,这6部委在国务院统领之下专门来负责这300个品种的短缺廉价药品的生产,定点约谈。已经操作了,据我所知大概有不到10个药。”


  那么,到底该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药品的供应保障体系,来解决廉价药短缺的问题呢?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孙忠实表示:“我个人建议,必须在国家的相关部门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统一管理紧缺药品。它负责统一规划,统一统计管理,也就是大数据。比如说这3种药,我们一年到底有多少病人,每一种药应该生产多少,还有价格制度,300种药的单独定价,要跟厂家去定点生产。”


  公共政策研究学家毛寿龙认为:“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但是应该让市场自己有一个出口,应该政府可以去支持,但是政府不要去垄断,应该需要有一些辅助性的市场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给市场更多的空间,我觉得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按住价格,企业可能不积极;放开价格,病人可能负担重。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真不容易。但问题不能回避,矛盾必须面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这其实已经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说到底,出路还得靠改革,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过程中可能出现价格波动、供求紧张,但只要坚定改革方向不放松、坚持改革努力不动摇,就一定会回到正确的轨道、实现正常的运转。
《焦点访谈》 20160113 为“短缺药”开药方

编辑:刘一 责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沙发
发表于 2016-1-17 09:48:58 |只看该作者
几年里,对类似的帖子跟帖不少。下面,转发一个 :



clsd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ajiakaibuo

“救命药”断货凸显监管断档


(2011-09-20 09:44:16)

转载


杂谈




一种每支售价仅十几元的“鱼精蛋白”,是心脏病手术的必备药物。这种“救命药”在包括济南、武汉、南通等多个省市缺货,急坏了各大医院的心脏病手术专家,又没有替代品可用,已经有不少医院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新华网9.19)


既不是什么名贵药,也不是什么稀有药,就因为利润低而断供,这医药行业也太不靠谱了吧?什么都可以等,唯独心脏病手术不能等,没有这种药,就意味着无法手术,无法手术就意味着等死。


“救命药”的断货,材料商、生产厂家、监管部门等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多少条理由也无法掩盖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漏洞。救死扶伤才是硬道理,面对全国那么多眼巴巴急需治疗的患者,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这理那理,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就无理。


其一,因为成本上涨,就可自行断产吗?因为制药工艺要求高,全国能生产这种药的厂家就三家。三家中已有两家停产,而唯一坚持


生产的上药集团也已减产。本来整体生产能力就不足,再停产减产,哪有不断供的道理?生产企业众口一词,停产、减产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原材料生产商停止供货,药企难为无米之炊。原材料涨价能成为停产的理由吗?为什么不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根据实际进行调价?用停产减产的方式应对涨价,显然有失药企应有的社会责任。


其二,几十年一贯制的低价为何不进行调整?据还在生产的上药反映,生产这种药是不赚钱,毛利几乎为零。北京某医院也反映,“鱼精蛋白”非常廉价、利润低,一支注射液只卖十几元,这一价格维持了几十年。这期间,物价不知翻了多少倍,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经销成本也都水涨船高,低利润、零利润之下,药企哪来生产积极性?而作为控制全国药价定价机制开关的医药监管部门,是聋子哑子浑然不知,还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样一个事关几十万心脏病手术病人的大事,为何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其三,救命药闹饥荒已好几个月,监管部门哪里去了?据媒体报道,“鱼精蛋白”闹荒早有苗头。虽说全国有三个生产厂家,但其中北京凯悦制药拿了批文并未生产,其余两家也开工不足。作为全国卫生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为什么对早有苗头的事不防患于未然?为什么不建立储备药制度,以备应急?为什么非要等到全国各省市闹荒,才慢吞吞、慢条斯理,是不是非要闹出人命来,才能让医药卫生安全预警机制觉醒?


“鱼精蛋白”闹荒只是一种警号,实际上除了“鱼精蛋白”,一些物美价廉的药物都难逃此厄运。青霉素是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价廉物美药,却因利润低而面临淘汰的危险。这几年,有关部门搞药品降价,一浪高过一浪,热闹倒是热闹,但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原因何在?就是人们常说的“降价死”:一上降价名录,很快销声匿迹,老百姓享受不到实惠。以往“降价死”的药好歹还有替代品,多花点儿钱,很少闹出人命,所以人们也不大在意。这回可不行了,因为“鱼精蛋白”没有可替代品,饥荒一闹,就特别抢眼。据一项对国内42家医院用药情况调查,医院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5元以下药占了69%。


能责怪生产厂家耍小心眼、乘机逼宫涨价吗?打得骂得,亏本的交易做不得。药企既承担社会责任,但也要吃饭、生存,也要发展,几十年的低利无利,“扛不住”便松套。正如一位医学专家所言:“目前相关部门在救命药上不说缺乏管理也至少是管理不当”。野渡无人舟自横,管理一断档,市场就掉链。不建立完善的药品卫生安全体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监管,还不知会出现多少“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16 16:49 , Processed in 0.0764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