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区别之研究
■ 张志军
[摘要]本文从从研究“办法”与“方法”的概念差异出发,意在推导“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论证两者能否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相互混用等实践问题。
关键词:概念区分 评标办法 评标方法
“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之分,最早见于中国招标采购社区总版主钱忠宝先生于2009年2月发的一个网帖。截止目前,该贴点击量已达5300多人次,回复数为16人次。该贴后被收录于钱先生新近出版的《评标方法概论》一书中。
在实践中,人们对“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经常混用,不去作刻意区分。在钱先生之后,也未见有业界人士撰文对此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研究“办法”与“方法”的概念差异出发,着意推导“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论证两者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能否相互混用等实践问题。
一、定义中的困惑
“办法”与“方法”在很多场合可以混用,人们不太细究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厘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对于在不同情形下如何适用“办法”与“方法”这两个词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条分别作如下解释:
办法,指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的门路、方法等。同义词:法子,方法。
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同义词:办法,方式。
在对“办法”和“方法”这两个概念下定义时,《现代汉语词典》用了同一个词——“门路”。这一情况起码表明:“办法”和“方法”两者之间近似度极高,很多场合下甚至是同一个概念。尤为令人困惑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甚至直接使用“方法”一词解释“办法”。当研究者试图对“办法”和“方法”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时,上述定义无疑很难对分析和论证提供有效的帮助。
百度百科对这两个词条分别作如下解释:
办法:意为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几乎与《现代汉语词典》雷同,对于“办法”的解释,依然使用了“办法:意为…………的方法”的表述方式。如前所述,这种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定义的技术,对于研究“办法”与“方法”两者的差异无济于事,甚至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逻辑怪圈。
二、迷茫中的探析
由于在相关辞典中,均采用“方法”一词对“办法”进行解释,故在研究“办法”和“方法”两者的区别时,无法直接套用《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中的定义。在无法从相关定义中直接厘清两者区别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区分:一是对定义中提及的例举情形进行分析;二是对各自的同义词进行比较;三是从不可替代情形中进行推断;四是探溯相关词条的本意。
在笔者看来,上述方式均属于一种迂回论证方式。采用这种研究技术得出的论证结果,充其量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达到客观事实,故一般情况下不使用这种技术研究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所限,采用该技术实属无奈之举。由于该技术得出的论证结论并不十分严谨,故相关结论仅供参考。
(一)例举情形分析
对比《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中相关定义中提及的例举情形,可以发现关于“方法”的定义中,其例举情形更倾向于具体的操作,如“途径、步骤、手段”等;而关于“办法”的例举情形中,则相对较为粗略和原则,如“门路”等。
(二)同义词比较
《现代汉语词典》中例举的“办法”的同义词有:法子、方法;例举的“方法”的同义词有:办法,方式。剔除本文的研究对象并进行比较之后发现: “办法”的同义词“法子”一词,偏重于口语化;而“方法”的同义词“方式”,则偏重于书面语。
(三)不可替代情形推断
使用不可替代情形进行分析的原理,基于从实践中的不可替代情形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借以区分两者在适用情形中的区别。由于学识所限,笔者所能例举的不可替代情形极为有限,仅限于“动脑筋、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不答应,你也拿他没办法”和“方法论”等屈指可数的几种情形。在上述情形下,几乎很少有人采取“动脑筋、想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他不答应,你也拿他没方法”和“办法论”的用法。至于为何不可替代,就目前所能查询的资料来看,也未有成文的解释,充其量只是使用习惯不同而已。
究其原因,笔者大致理出两个方面的区别:
其一,在上述语境条件下,使用“办法”一词的场合,其所表示的对策通常较为粗略、较为原则,或者说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细致、系统的方案或计划,只是一种粗线条、粗框架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尚须进行较大的完善、补充和修改;而使用“方法”一词的场合,则偏重于阐述系统化、完整化的对策。
其二,在上述语境条件下,使用“办法”一词的场合,均属于日常口语化的表达;而使用“方法”一词的场合,则处于相对比较正统的书面表达方式。
(四)词条本意探溯 1.办法 在查阅相关典籍时,笔者未能发现“办法”一词的出处。可能由如下原因产生:一是该词条为口语表达时专用,在古文言文中未收录,但在古白话文中可能出现;二是该词条为现代汉语词汇,在古文中(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均未出现。
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发现共有四处使用“办法”一词: 1)贾琏道:“……若问出来,太太怎么个办法呢?”(第九十四回) 2)王夫人道:“就算他喜欢,你怎么样办法呢?”(第九十六回) 3)贾政正是没法,听见贾母一问,心想着:“若是说明,又恐老太太着急;若不说明,不用说将来,现在怎样办法?”(第一百零七回) 4)贾政道:“我的主意是定了,只为大爷不在家,叫你来商议商议,怎么个办法。……”(第一百十六回)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红楼梦》中“办法”一词,均出现在对话和心理描写中,而且可与“法子”、“对策”等词通用。由此推测:“办法”一词疑为古口语表达时所专用,其词义大致可解释为“对策、法子”等。
2.方法
“方法”一词出现较早,《墨子·天志中》有“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古时意为量度方形的法则,后引申为对策、途径和手段等。我们现今使用“方法”一词时,大多为引申意义,而非词条本意。
古典名著《红楼梦》共有十处使用“方法”一词,有时出现在对话中,有时出现在一般描述中。与“途径、步骤、手段、对策”等词通用。
由此推测:“方法”一词出现较早,既可为书面语,也可为口头语。从“量度方形之法”的本意来看,方法应当是既有规律的实际应用,表现为方式、途径、步骤、手段等形式,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百度百科甚至认为,方法由构成要素、相互作用、位置顺序、时间长短、程度标准五个部分构成。
三、分析与归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办法”与“方法”系一对同义词,在概念的内涵上并无实质性区分。在日常使用习惯上,两者稍有差别:
一是“办法”常用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方法”大多用于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但在口语化表达中也大量使用。
二是“办法”常用于其对策尚处于比较粗略、原则的场合;而“方法”一般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甚至在很多场合可以直接用“技术”一词代替。
三是“办法”的内涵和内容可大可小,根据其适用的具体情形而异,无法用相对固定的构成要素进行衡量;方法的内容则相对固定,可以归纳出具体的构成要素。
四、“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在何种情形或场合下使用“评标办法”,在何种情形或场合下使用“评标方法”?笔者以为,判断的标准是:只要不至于引发受众在理解方面出现歧义,两者即可混用。
比如:在某项目招标文件中,某章节名称为“评标办法”,而该章节的具体内容中表述为“评标方法”。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站在投标人、行政监督部门还是诉讼代理人或庭审法官的角度去理解,两者均指向同一事物,不会引发任何歧义。因此,在此情形下细究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几乎毫无意义。
在招标投标实践中,在大多数场合,“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混用不至于导致理解歧义,因此无须细究其文字和概念方面的差异。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形是,在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一卷第三章中,就出现了两者混用的情形,该标准文本在多年的实践中,从未因此而引发歧义或争执。
但是,我们显然也无法排除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进行区分的必要性。比如,在编写招标采购专业相关教材时,就很难回避“评标办法”、“评标方法”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该情形下,如何对“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并确定其从属关系呢?
从前述分析可知:“办法”一般使用在相对粗略、原则、宏观的场合,而“方法”则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因此,在确须确定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方法”是实现“办法”的途径。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招标投标理论研究中。在确须区分“评标办法”和“评标方法”的场合,可以认为:“评标方法”是从属于“评标办法”中的一个子集,是“评标办法”得以实现的途径。
笔者的这一观点,在2012版全国招标师职业水平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科目辅导教材中得到佐证。该书第六章在描述“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的关系时,有如下表述:“评标办法包括评标方法、评标因素和标准、评标程序,以及推荐中标候选人的要求等内容。”
五、结语
“办法”与“方法”系一对同义词,在概念的内涵上并无实质性区分。“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也是一对同义词,其内涵并无实质性区别。在日常招标采购实践中,无须对“评标办法”与“评标方法”两个概念进行刻意区分,两者混用不至于导致理解歧义。在确须厘清两者联系与区别的场合,根据“办法”和“方法”在使用习惯上的细微差异,可以认为“评标方法”是从属于“评标办法”中的一个子集,而“评标方法”是“评标办法”得以实现的方式和途径。
(本文发表于《招标与投标》杂志2014年第11期,总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