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采购专家 “把脉”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 2014-04-25 来源:中国公共采购网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建设座谈会参会嘉宾合影
当前,正处于“深水区”的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改革亟待一场“头脑风暴”来进行破局。
4月22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主办,中国公共采购网协办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建设座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公共采购分会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及业内知名专家60余人就涉及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经验分享。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分别总结和交流了各省市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经验,并就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于今年3月下发的《关于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话题涉及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法律定位、进场范围、标准化设计、市场化运作、监督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
此次会议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公共采购业界的一场“头脑风暴”,是全国公共采购专家和机构负责人为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制度改革进行的一次集中“把脉”,取得了显著的智慧成果。
顶层设计步伐加快
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全国各地发展迅猛。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改革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据中国公共采购网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国已成立独立的公共资源交易机构1479个,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各类单项交易市场2794个。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指导,各类交易市场和平台建设模式多样、性质各异,建设和运行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各方呼吁:政策制定部门需要加快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好顶层架构设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的制度框架,更好指导各类交易活动的健康发展。
在多方强烈的呼声下,中央层面已经加大对顶层设计的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已经开始强调“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也及时提出:“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对于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与会代表对整合建立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顶层设计的思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市场定位需清晰界定
目前,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种共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应该怎么去建立才更合适?应该定位在什么位置上?等这些问题的界定还不够清晰,存在制度和理论漏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专家委员会主任程远忠发表讲话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程远忠表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横跨政府与市场两大领域,其活动具有政府行政与市场交易行为的双重属性,与纯粹的市场交易行为不同,公共资源交易同时具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制度安排和手续,是两种制度安排的交易行为和交易过程。当前,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规在制度性质认知上出现了普遍错位和误区。合理的公共资源交易治理的政府资源边界应当限定于市场活动之外,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原则来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应该是比较清晰的。
对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定义,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自治区招投标管理局副局长梁戈敏则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就是一个广义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也就是我们的制度体系,它不仅仅包括操作场所,也要包括相关运行体制,包括相关的制度安排、运行制度安排。
如何准确给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进行定位,是未来进行改革的关键。对此,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局长丁贵桥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定位是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为信息发布提供平台,为交易活动提供场所,为实施监督提供条件。因此,必须要有由政府统一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同时至少要具备三重属性,第一是公益性,第二是公共性,第三是专用性。
权责失衡倒逼制度改革
在现实条件下,由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体制、机制、法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市场监管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一些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为部门、行业和地区利益所分割,市场服务相对缺失,有些甚至沦为利益博弈和权力寻租的工具,使得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规模效益和配置资源作用得不到发挥,更无法真正成为政府实现其公共政策目标的工具。
对此,梁戈敏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对内要相互制约,对外要简政放权,能不管的尽量少管,努力构建“小政府、大市场”的市场环境;第二,与国际GPA谈判协议接轨,整合“两法”,统一执法主体,形成管理、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第三,打破多头管理体制对市场行政的分割,把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主动跟政务公开结合在一起,打造公开、透明的交易机制。
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底瑜
对于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建设问题,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底瑜表示,这次行政机构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把政府管理转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反腐,更大的作用在于政府职能转变,要让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底瑜还介绍了四川省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制建设上的一些经验做法。首先是实行“管办分离”设立“一委、一办、一中心”的整体架构;其次,实施“分段管理”。把招投标过程分成了六段监督,增加了串标围标的成本,同时内部加强了制衡;最后,加强市场多方共同监管,特别是加强对专家库和电子招投标体系的建设。
信息化助推阳光采购
对于方案中提出“以集中共享为核心,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电子交易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要求,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赞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分会会长蔡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分会会长蔡进在会上指出,公共采购分会根本宗旨就是以服务为宗旨,着眼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创新。而推动我国公共采购信息化建设,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化采购模式,以公共采购电子化平台为依托,推进第三方服务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工作职能之一。
蔡进同时谈到:“我们立足于做一个非常公正、独立的公采通这一终端产品,但是怎么跟公采通对接,不是通过监管实现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出来,整合起来。因此,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各地已经建设的1000多家平台互联互通起来,把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甘肃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副局长吴育红表示,电子网络化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颠覆性的革命,它打破了我们的空间、时间和区间,更主要的是它要改变我们的行政方式、生活方式。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制度改革正在起步之期,电子网络技术化的深入发展,要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沛
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沛认为,从公共资源交易的角度来看,市场是进行配置资源的,政府也要配置资源;这个平台一定不是市场配置,政府的主体地位一定不能动摇,但是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市场化来运作,第三方建设是最好,可以打破目前的“信息孤岛”局面,形成全国公共采购市场的互联互通。
在座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程远忠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公共采购事业坚定的自信心表达了对构建全国公共采购统一电子化平台的殷切希望。他提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这次改革为契机,打破“九龙治水”的既有的利益格局,加快独立的以第三方服务为特征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市场的手段集中采购需求,形成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采购”。
http://www.china-cpp.com/article-255-273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