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22|回复: 3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制度有待理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20

积分

侠客

发表于 2005-9-21 09:02:11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谷辽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时间:2005年9月20日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是指政府采购的投标文件(包括招标以外采购方式中的报盘文件、报价文件等)在开标之前,具有技术、经济等方面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受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的聘请,参加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政府采购活动评审,依照法律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评估和判断,以确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合格供应商。

    我国的《招标投标法》有多个条款规定公共采购评审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但《政府采购法》没有一个条文规范评审专家。为此,财政部协同监察部于2003年11月17日共同制定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招标投标法》虽然建立了公共采购的评审专家制度,但由于立法的缺陷,受聘专家难以站在第三方的立场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审。《办法》虽然进行了一些弥补,但毕竟是属于行政规章,其位阶较低,又不能与法律相冲突。以下,笔者从立法所存在的缺陷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评审专家制度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现行法律为采购主体牟取私利提供了法定机会。我国公共采购市场活跃的一支庞大队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从业人员鱼龙混杂,不需要参加全国统考获得从业资格,不需要领取全国统一的上岗执业证,很少有经过专业的法律职业培训,不受公务员编制的法纪约束,没有专门规范其行为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多年来,国家公共采购的重大项目基本上都是委托这些中介机构来完成的。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中标供应商的确定是由评标委员会来决定的,表面上似乎很公正。然而,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来源于招标公司的专家库,报酬是由招标公司支付的,酬金的多少也是由招标公司决定的。受聘专家拿了招标公司给付的酬金,评审意见不可能违背委托人的意志。

    这样看来,好像所有的黑箱操作都源于招标公司,也不尽然。供应商想获得采购项目主要有两条途径,其一是直接从采购人通常是用户下手,按照采购标的额给付具体掌权人回扣。招标公司为了源源不断地代理业务,通常都会对采购人俯首贴耳,言听计从,服从对中标供应商的安排。其二,是通过寻租人招标公司这个桥梁,通络关系,为行贿人和受贿人提供方便,然后获取相应报酬。由于寻租人为了承揽采购项目的代理业务,从而能够在中标供应商那儿获取巨额的采购代理费和中标服务费,为此,招标公司情愿为设租人当替罪羊。可见,现行法律为设租人和寻租人提供了合法的获取私利空间。

    其次,评审专家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首先,评审专家库管理混乱。根据《招标投标法》,公共采购市场的评审专家主要来源于两类专家库,一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一是招标代理机构自己建立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库内。专家的产生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方式,也可以直接确定。依照《办法》,专家库由财政部门统一建立和管理,也可以借用代理机构的专家库,评审时在财政部门监督下通过随机方式抽取。其次,评审专家无法有效进行评审。为了避免评审专家与采购主体和供应商之间进行“勾兑”串通的几率,《办法》规定,评审专家的抽取时间原则上应当在开标前半天或前一天进行,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两天。评审专家都是业余的,有自己的科研业务,随机抽取的专家在开标前半天接到开会通知,有些根本就无法参加评审,有些匆忙赶到现场,也不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马上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因为厚如砖块的数百页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全部看完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评标现场的专家打分基本上是招标公司误导的结果。第三,评审专家的专业分类不科学。现行法律只规定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非常笼统,导致评审专家的确定带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第四,电脑随机抽取专家并不能保证评审活动的公正。虽然电子商务普遍进入了我国的各级政府机关,互联网对于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大有帮助,然而虚拟世界中的各种程序毕竟是在我们自然人控制之下。第五,法律方面的专家基本上都被排除在政府采购活动之外。“标书”的合法性、供应商的商务资质、评标程序的合法性等方面都涉及到法律问题,但我们在评审专家名录中很少看到有法律界的专家介入。第六,评审专家的数量存在着尴尬。根据《招标投标法》,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实践中,不管多大的采购项目,招标公司通常将评审专家控制在五名以内。因为多增加一名专家,就意味着招标公司多支付一份报酬。同时也不利于招标公司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统一和控制。第七,现行法律限制了评审专家的地区分布。依照《招标投标法》,评审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具备这样条件的专家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中小城市相对就少,采购主体可以选择的余地也就很有限。同样道理,如果北京的专家到西部一个城市去参加评审,必然会增加招标公司的费用支出。第八,现行法律造成了评标委员会主任委员独断专行。根据法律和行政规章,评标工作由评委会负责。在实际操作中,多数项目五人组成评委的时候比较多。五人当中,三人是外请的专家评委,一人是采购人的代表,一人是招标公司的代表,往往大家轮流“执政”,如果采购人的代表“官”比较大,是单位的某长,也许是上级部门的领导,那么,他有倾向地介绍情况,找意向的投标供应商“询标”,成为实际上的主持人,很容易使评委会迅速做出评标结论。如果由外聘的专家担任评委会的主任委员,相对而言,利大于弊。

    总而言之,不论是立法还是实践,我国的专家评审制度均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果想从根源上解决上述的重大缺陷,必须将符合国际惯例的《招标投标法》内容纳入到《政府采购法》中,取消能够产生私利空间的法条,同时改变定标方法,限制综合评分方法的广泛运用,拒绝以营利为目的招标公司代理政府采购业务,从而才能降低寻租人与设租人合作博弈的几率。
工作就工作,休息就休息,劳逸结合千万别生气; 多往好处想,日子挺有趣,人生一世谁都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侠客

发表于 2005-9-22 15:23:00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库的问题很大
1、数量不足:看过去人很多,分到各个专业就很少。结果我们这里一些专家忙得很。
2、其中业务水平不高的很多:也难怪,现在专业分工太细了,隔行如隔山。
法规要求职称是高级,现在中级唱主角,否则人更少
3、从上海、北京等外地聘请费用太大,实际不可能
但这些眼下没有改善的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107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05-9-22 15:46:02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上篇文章。有几点意见。

1 从目前的政府采购实际执行情况看,所以无论是委托不收费的采购中心,还是收费的招标公司,决定项目招标质量的很大因素是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责任心和政策水平。

2 采购中牟取私利问题,我觉得不是招标的问题,更不是委托什么机构招标的问题。因为招标只是一种采购方式,和其他采购方式一样,其他采购方式能出的问题招标中也可能出。现在很多政府管理部门把招标当成防止腐败的工具那是不对的。

3 关于评委,首先,在政府采购中招标机构都不能参加评标委员会了。而且评委在评标委员会中是独立评标的,无论是不是主任委员。某个人独断专行是不可能的。评委的人数一般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定。是5人还是7人,9人。至于报酬我觉得多一,两个人招标公司还不至于负担不起。

4 关于评标。我觉得绝大多数专家认真负责的,招标机构也都给专家有充裕的时间审阅投标文件。专家都是行里的人,对文件一般都很熟悉。当然有些项目投标人多。确实审阅投标文件的时间不是很充裕,但是注意,评标除了一些客观评比条件外,很多时候是定性的评比,只要评定的方向不错就可以。也就是把握尺度上大家统一一下而已。
e-mail:ctcitc@163.com;QQ:75846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107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05-9-23 15:26:19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古越龙山 发表
[B]专家库的问题很大
1、数量不足:看过去人很多,分到各个专业就很少。结果我们这里一些专家忙得很。
2、其中业务水平不高的很多:也难怪,现在专业分工太细了,隔行如隔山。
法规要求职称是高级,现在中级唱主角,... [/B]

有些地方确实合格的专家人数不多。但是一般来说专家人数多行业的招标评标项目的机会多。专业比较偏的招标项目也就少。
另外高级职称也不一定,有相应水平的也可以吧
e-mail:ctcitc@163.com;QQ:75846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2-12 12:42 , Processed in 0.0783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