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39|回复: 0

从“蒋天下”的名字说起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07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21-12-25 20:18: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dboy 于 2023-3-14 12:46 编辑

从“蒋天下”的名字说起
今天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一本作家莫言写的书翻看,有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晚熟的人》。文中莫言写到他的一位老邻居,原名叫“蒋天下”,在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这个名字可麻烦大了。幸好他家根红苗正,起这个名字也完全是无意,也就没别的好说的,只是让他立即改名,他爹说那就叫蒋天吧,有人说,蒋天不行,那就去掉上面的一横,叫蒋大,这也不行,于是去掉“天”字里的人,蒋天下就这样成了蒋二。
莫老写的是真事儿的真假我也无从考证。但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感想颇多。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许多自己身边关于名字的故事,在这里写出来就全当供大家娱乐吧。但我可以保证我写的事儿全是真实的。
首先说说我本人吧。我出生的文革期间,那时候时兴给孩子起带有“革命”性的名字。但是我家姓白,所以无论起个什么“革命”名字如果前面加上个“白”字,那也算是白搭了。我父母为了保险起见没有去赶那个“时髦”。他俩翻着字典绞尽脑汁地琢磨了半个月,最终找到两个及其简单的字给我起了名。我的名字虽然没有什么伟大意义,但是我发现只要读过半年小学的孩子就能准确叫出我的全名。名字虽然是自己的但主要还是为了给别人叫的,让别人容易认的名字也算个好名吧。
在中国古代,给孩子起名字那是很严肃的事情。姓、名、字都要有讲究,自称和称呼别人也都有严格的规范和避讳,绝对不能搞错。我们看《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姓名字就会发现,名和字都得还有点关联,比如,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称呼别人时要叫他的字,比如,刘备叫诸葛亮就得称孔明先生。而诸葛亮自己称呼自己就不能用孔明,而要叫自己亮了。出师表的第一句:臣亮言,就是这个意思。这些规矩一直到近代都保持的很好。
日本也用汉字起名字,但是古代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等少数人有姓,普通老百姓都是没有姓的,只是起个小名互相叫。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天皇觉得全国老百姓都没有姓这也太文明了,于是就下了一道令,要求全国的老百姓立即自己给个自己找一个姓。这下可乱了,因为没有姓氏的传统,大家就只能看见什么叫什么,那时候日本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在田地里务农,因此取的姓中带田字就特别多,据说有几十个,如:山田,龟田,安田,坂田,吉田,細田,森田,林田,園田,真田,村田,田村,池田,福田,羽田,浜田,秋田,寺田,岡田,武田,角田,杉田,中田,内田,西田,野田,前田,梶田,石田,神田,江田,砂田,奥田,田中….。现任日本首相就叫“岸田文雄”。日本国人口仅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姓氏数量却是中国的十多倍。这样当然也有好处,就是在日本重名重姓的现象比较少。
我们现代人对于名字虽然不再有那么多规矩,但我发现,我父母亲那一辈人的名字很多还是按照传统的排行辈字起的。所以从名字上就能知道这人在其家族中辈份,有的还能体现出在兄弟中的排行。再往后,起名的规则就逐步有了改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因此那两年出生的人叫“建国”的就很多。以至于以后每年“十一”左右出生的人都有叫“建国”或“国庆”的。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因此 “抗美”或“援朝”就成了很多孩子的名字。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署,所以那年出生的人的名字中都爱带个“平”字,说明大家都期盼和平的到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因此那年出生的人的叫“宪”或“法”不少,最著名的要算是原来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杜宪”了,另外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就叫“守法”。往后几年的咱们国家的“运动”接二连三,“跃进”,“超英”,“超美”等等都成了的孩子们的名字。不久就到了“困难时期”,全国上下都吃不饱饭,所以那几年人们给孩子取名都喜欢用听着“坚硬”的字,如,铁,钢,钊等等,“坚”啊、“强”啊的也不少。也是哈,饿着肚子还能生孩子是够坚强的。总之吧,那些年咱们国家发生的大事都能在孩子的名字中得到具体体现。
到了“文革”开始后,起名字的政治化色彩就更加严重了。有人直接就叫“文革”,最有名的是乒乓球运动员“马文革”。而叫“卫东”,“红卫”,“敬东”,“学军”的人更比比皆是。我爸工作的大学里有位Y老师,头胎是1960年,因此叫了“钢”。二胎正好赶上文革,本来准备叫“卫东”。可不成想生了个双胞胎儿子,于是一个名字就只能拆开,一人一个字。先出来的那个叫“卫”,后出来的那个叫“东”。另一位J老师则更强,给儿子起名叫“东彪”,可惜没过两年,那个彪就“出了事儿了”。J老师立马就给孩子改名叫“东霄”,说是取自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当时从领袖的讲话或诗词中寻找起名字灵感也是挺普遍。比如,我小学有个女同学叫“纳新”,据她妈说灵感来自于毛主席曾经说“要吐故纳新”。她妹妹晚两年出生,起名叫“研新”。这是因为两年前纳进来的“新人”需要再深入研究考察,这算是自己又发挥了。起名字最有文化的那还算是Z老师。Z老师也是生了个双胞胎儿子,于是根据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词句,给儿子取名“思峥”和“思嵘”。这个名字还真不错,既有意境又不是那么直白。
我妈妈的工作单位那几年也挺热闹,大家都折腾着改名。有一位同事本名叫马富贵。家里自然是希望这孩子将来又富又贵。可造反派们批判他,说他的这名字是“四旧”,必须得改名。这位老兄憋了一晚上,改了个名字叫“马列东”,说是取自“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造反派又不同意,说:你一个人竟敢比三位革命领袖,胆子可不小啊!后来这位老兄改叫了“马卫东”才算是勉强过关了。
过去自己给自己改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爸有位老同学,他父亲给他取名叫“正家”。这显然是来源于“修齐治平”的经典儒家思想。他参加革命工作后为了表示与自己的“封建家庭”划清界限,于是给自己改了个“革命”名字。可他老爸始终不承认儿子自己改的这个新名字。据他说他老爸每次给他写信的抬头还是写“正家吾儿”。改名能获得大家认可确实也不太容易,我小学有一个同学,他的父亲认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所以就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及其接地气的名字叫“一农”。可这儿子长大后,总觉得自己的名字太“土”,于是他就自己改名叫“雪枫”。这听着似乎“高大上”很多,但是他这个新名字至少在我们同学中就没叫开,大家见面仍旧还是叫他“一农”。
七十年代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开始实行起单字名了。单字名的最大麻烦就是太容易造成重名。尤其是张王李赵这些大姓就更严重。叫王军,李强,赵东,张杰的人真是一抓一把。一个单位,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里都可能有同名同姓的,有时候也会引起麻烦。大家可以查查自己手机的通讯录,恐怕都免了有几个叫这些名的亲朋好友吧。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人们起名字就更五花八门了,而且三个字的名字又逐渐成了主流,四个字的名字也屡见不鲜。现在的父母给孩子起名字似乎都比较喜欢采用那些“网红”的字,起的名字虽然挺美,但给我的感觉是都比较雷同。其实名字的学问还是挺大的,而且名字要伴随人的一生,值得我们认真琢磨和研究。一个好听,好记又富有意义的名字也算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件珍贵礼物吧。
最后再讲个有关名字的小故事吧。还是说说上面提到的那位J老师,他本人名叫纪云田。话说这已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了,他过去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在外地想给自己的老师写封信问候一下。这位仁兄毕业二十多年从未与学校联系,只依稀记得老师名字的三个字,可是这三个字的排序似乎有点儿模糊了。他也没再去详细打听一下,提笔就在信封上写了“田纪云收”。学校的地址还好没有错误,信很快就寄到了学校,可是找遍整个学校就没有找到叫“田纪云”的人,最后这封信送到了“纪云田”老师这里,纪老师拿着这封信掂量许久也不敢拆开,因为当时的国务院的一位副总理就叫“田纪云”。
2023.3.14更新

e-mail:ctcitc@163.com;QQ:75846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3-29 01:00 , Processed in 0.0895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