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161|回复: 14

中国EMBA命运变奏曲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2 08:46:00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是最合适的刻度,度量着时代与每个人的命运。

  十年前,中国第一批EMBA毕业。上溯再十年,中国第一批公派MBA毕业回国。

  1987年冬,这批毕业不到一年的MBA,向时代质问着自己的命运:“我们,38名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虽年纪轻轻,却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苦恼不堪!”当时《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的《命运备忘录——MBA SOS》,纪录下那个时代对人才的惊人浪费,也承载了无数中国人同他们一样的痛心与无奈。

  转眼十年。另一个时代,另一群人。

  1997年春,陆晓明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EMBA学员,正式告别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此时,他与EMBA学习同步开始的外企生涯刚刚进入第三年。中欧十年的庆典上,他的身份已从入读EMBA前的外交官、苏州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变为“欧莱雅中国副总裁”。

  二十年前的那批MBA,做梦也不会想到十年之后的陆晓明有这样的自由。从机关到外企,领导会放人?

  那是1987年的中国,计划经济仍施加着最后的影响力。人才没有市场,只有组织安排。来自国企的MBA们也是国有的,确切的说是单位所有。没有“头”点头,就算是当翻译、下车间,也不能走出单位半步。事实证明,还是那篇报道惊动了更高的头,最终一纸允许自由流动的文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就在中国第一批MBA迫不及待的从原单位奔赴特区时,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新来了一位刚毕业的研究生徐少春。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市场的深圳,让他很快决定辞职下海。当小平的“南巡”列车从武昌抵达深圳时,他自己的公司开张了,也就是后来的“金蝶”。此后两年,象征计划经济的粮票陆续在各省消失,人才也开始进入市场接受双向选择。

  幸运的是,徐少春和他的中欧EMBA师兄陆晓明,都与第一批MBA遭遇的时代擦肩而过,得以在个体与时代的双向对话中重新发现自己。

  每个时代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二十年前,人人的命运几乎都被时代接管,中国MBA的先行者靠大声呼救才不致于被时代湮没。十年前,中国开放的步伐出乎想像,市场经济的临界点提前到来。从此,历史的趋势是:命运是每个人的命运,时代是每个人的时代。而包括陆晓明、徐少春在内,我们的十位EMBA主人公,都紧紧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并且纵身一跃,最大化着这个时代的可能性。

  他们不停的转换跑道、不停的向前。EMBA让他们在命运转折点也不用减速,而且带来更惊人的加速度——其中,既有像陆晓明这样为自己创造成功增量的任仲伦、李宁、李骥、宋文明,也有像徐少春这样扩大成功存量的周成健、陈绍鹏、王佳芬、罗川。

  时代改变着所有想改变的人们。EMBA正是这样一个契机,为经理人从成功迈向成功刷上新的起跑线。这是十个人的改变,也是这个时代的改变。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2 08:48:19 |显示全部楼层

宋文明:不安分的新徽商

  主人公:宋文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3级EMBA,中央电视台2006年“赢在中国”冠军
  
  EMBA精神:从大学生到工作,再到EMBA学员,而后创业大赛,他都被一股“不安分”的力量驱动着
  
  命运变奏:大学毕业后参与组建新公司→对另一公司的资产进行重组,任总经理→参加创业方案比赛获得冠军→寻找创业机会
  
  主要成就:参与实施中国民营资本跨省收购国有资产第一案;从一家新公司的2,000万注册金做起,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赢利8000多万;参加中央电视台创业方案大赛,获得冠军,赢取1,000万元创业资本。

  在互联网搜索“宋文明”,用时0.001秒,6万多个相关网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赢在中国”。无疑,从2006年3月29日开始的这个真人秀以“1,000万元创业资本”吸引了众多眼球,让冠军宋文明成为去年最耀眼的电视明星之一。

  “赢在中国”,让大众认识了他;那么,是什么让他认识了自己?

  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全程纪录,人们很难把他与“创业”联系起来。这位普通话说不太好的安徽商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徽商”的沉稳中庸,而不是“赢在中国”亚军周宇那样的激情万丈。周宋二人,谁是冠军?悬念直到12月6日决赛才解开——总评委柳传志、张瑞敏都将手中的关键一票投给了他们认定的“帅才”。不过,宋文明心中从无悬念,之前的33年人生早已让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他从来就是自己的主宰。

  “跟他走,没有错!”

  1995年,无锡轻工业学院。同学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牛人”:接连进入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最后一轮面试,最后又放弃offer,转而跟随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板去创业。在此之前,还是这个“牛人”,他和同学开办的西餐厅“汉堡加油站”在校内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我很有信心的跟大家说,我做的汉堡比街上做的好吃。”十一年后,无锡轻工业学院已改名江南大学,宋文明仍得意于自己在这个学校的第一次创业。正是在这所“容错的”大学,来自安徽巢湖农村的他接受了走向社会的第一课。

  几乎每个周末,老师会带领他们深入无锡周边的乡镇企业。如日中天的“苏南模式”为宋文明提供了数不尽的真实案例。从旁观到动手,这位工科专业的学生,发现自己更想做的并非工程师,而是经营管理一家企业。“汉堡加油站”只是他小试牛刀。宝洁、联合利华这些同学们向往的外企,他也不满足。

  “我的个性就是喜欢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比较向往有挑战的生活。而500强的公司,很多都会侧重于训练你成为一种在某个微小环节极为精通的人才。”宋文明这样解释自己当年放弃500强的“惊人之举”。除了认识自己,新认识的一位“魏老板”让他更有理由说服自己。

  确切的说,当时的“魏老板”应该是“魏总”。在学校一次演讲上,时任某企业总经理的魏超,让宋文明印象深刻。在随后的交流中,魏超同样记住了这个少年老成的“小老乡”。就在宋文明毕业之际,魏超决心辞职创业。听了魏超构想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宋文明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我个人非常欣赏他的,他的很多精神,包括做事情的方法,都影响到我,就让人感觉到‘跟他走,没有错!’”

  时间可以证明他的选择。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新长江投资集团的创办人魏超以8.5亿个人财富荣膺安徽首富。对宋文明而言,比创富能力更重要的是老板给他的空间。

  从最初7个人,到1999年跨省收购和2000年自创分公司,宋文明实践了经营一家企业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基层执行,还是最高层决策,他都边学边干、全力以赴。在工资只有400块时他也没想过放弃,因为他知道这种锻炼是无价的。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案例记载了他的骄傲。1999年,“新长江”全资收购国有华联商城(渤海物流前身)。作为民资跨省收购国资第一案,毕业不到五年的宋文明亲身参与了全过程,并成为新长江派驻华联商城的6名董事之一。

  “如果换一家公司,我就很难有这种机会可以去接近高层。”在每一次锻炼中,宋文明都不会浪费魏老板给他的机会。2000年,他带领人马在芜湖创立了“长江市场园”,从2,000万注册金做起。仅一年多时间,新公司就实现赢利8,000多万。宋文明独当一面的经验、信心和魄力,正是来自于他当初为自己选择的这个“速成班”。

  成为“赢在中国”冠军后,这位不太会“煽情”的新徽商,在采访中满怀深情的对魏老板说了一句话,“谢谢您,老板!是您给了我机会!”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2 08:52:48 |显示全部楼层

王佳芬:学习重新想象

  主人公:王佳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2级EMBA ,现任光明乳业集团董事长
  
  EMBA精神:以重新想象的精神,到EMBA中寻求重塑辉煌的密码
  
  命运变奏:农场工作→政府公务员→公司总经理→公司股份制后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职攻读EMBA→卸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
  
  主要成就:带领光明乳业后来居上,成功超越竞争对手,曾夺得全国市场头把交椅。

  《天堂地狱皆在人间》不是贺岁片,这是光明乳业某分公司的2007年预算报告。新年之际,走过“天堂”、趟过“地狱”的光明乳业,在上海这个暖冬里下了“开赌”的决心。

  “赌有两种,如果没有准备那会一塌糊涂,但当你科学地准备好之后,有什么可怕呢?” 在深夜12点的电话里,光明乳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样安慰她的分公司经理,也说服着自己。

  这就是王佳芬。2003年,她眼睁睁看着伊利以62.99亿元的销售额夺去光明的中国乳业头把交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1992年从上海市农场局调到牛奶公司时,她就是这么想的,而且来了就没打算走。今年到了王佳芬再次兑现诺言的时候,而她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辞去总经理,将“年轻力壮”的职业经理人推到前台。

  公众面前的王佳芬,从来是短发、干练,一身素雅的职业套装。上海人的精明、女人的坚韧,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风风火火的她也会随时停下来,掏出纸笔将想到、听到、看到的一切“知识”迅速记下。

  凭着这股“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17岁的她在下放农场的油灯下苦学毛著,53岁时又学完了中欧的EMBA课程。现在,敢用新人换自己、敢拿利润“赌”明天,也是她学来的。

  光明前的黑暗

  学得太快并不是好事,华北、西北的光明员工以前多有这种抱怨。因为欧美市场上占99%份额的“冷链”乳产品,往往在他们那里找不到足够多有冰柜的超市,或者堆在冷库里也不能降价。看着伊利、蒙牛的人工资比自己高,他们有些想不通光明为什么不主打“常温奶”。

  直到去年初“光明”品牌庆祝50周年时,两种不同杀菌方式的乳制品引发的争论才告平息。光明坚持的巴氏奶来自“巴氏消毒”,属于城市型乳企的强项;另一种“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是蒙牛、伊利等基地型乳企的首选。巴氏奶需以更高技术含量的“冷链”为依托,从工厂4℃生产、冷藏物流、商家冷柜到买家冰箱都不能中断。

  2006年提出“聚焦新鲜”的光明,其实从1992年就开始打造全国领先的“冷链”核心技术。

  1992年,上任刚一个月的王佳芬来到法国学习。对照自己当过党委副书记的农场,达能现代化的奶牛农场和乳制品工厂把她震住了。当年,光明率先从法国全套引进了“新鲜奶”的理念和技术。这是王佳芬来光明后拍板的第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她在光明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但是在2003年,多年保持第一的光明被主攻常温奶的伊利超过。随后,同在呼和浩特起家的蒙牛更是增速惊人。王佳芬学错了吗?

  董事会的异议、外界的指责一时蜂拥而至,却都不能动摇王佳芬对“新鲜”的信心。尽管1992年是她四十多岁第一次出国,但是那种先进理念带来的震撼是实实在在的,并非时差导致的头晕目炫。对此,她从没怀疑过。

  转学伊利蒙牛,还是走自己的路?前方的黑暗在两年后终现光明。

  2005年5月,光明例行的战略研讨会上,股东们“一致认为公司仍应聚焦于过往坚持的冷链产品战略”。2006年1月公司又将此写进了营销战略。王佳芬说理由很简单,“这是光明的优势所在,且冷链产品代表未来。”2006年,伊利、蒙牛也开始巨资进入光明独占鳌头的冷链领域。

  “前两年我们下面还有常温奶与新鲜乳制品的讨论,现在我们不讨论了,从上到下都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因为,这几年证明去迎合常温奶的战争只会死得更快。”王佳芬得意于自己的超前学习力,静候中国“新鲜奶”市场即将刮来的“东风”。

  黑暗与光明,总是如影随行。就在光明看清战略方向时,另一场更大的考验等待着这位中欧2004届EMBA班的毕业生。

  在EMBA学习中,50多岁的她人老心不老,总是将自己的观点毫无保留的写进作业,就算有违老师和教材也在所不惜。所以她说自己“得高分的机会不多”。这一次,别人的声音却是致命的。

  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一期节目将光明拖入了更黑暗的“地狱”。第二天,全国大大小小的报纸几乎都没浪费这个好选题:光明乳业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后重新进入市场销售。

  三天后,王佳芬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已从上海派人到郑州进行调查,光明不可能做这个事情。”镜头前的她信誓旦旦,却憔悴了很多。“回炉奶”带来的黑暗才刚刚开始。

  当月10日、13日,光明的根据地杭州、上海又接连爆出“早产奶”。光明不得不在官方调查后承认“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并首次向消费者致歉。

  王佳芬与光明的命运直落谷底。2005年下半年,光明在各地市场频频告急。看着超市里半价的光明也乏人问津,她从未有过的开始怀疑自己。董事会上她一次次诚恳表示“我愿意承担责任”,甚至同意另寻“一位更加国际化的总裁”替代自己。

  不过,王佳芬就是王佳芬。上世纪70年代,她工作、带孩子、自修电大三不误。从“铁姑娘”到“铁娘子”,没有什么坎是她迈不过去的。

  学习“重新想象”

  “问题奶风暴”让她一时迷失了自己,又让她随后发现光明前的“黑暗”从何而来。

  王佳芬由此学到的教训是,“在扩张的对象选择上,我们将更加强调有价值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她认定“郑州事件,不是因为快速的缘故,相反是因为成长慢了。收购到了郑州公司的时候,我们的速度其实是慢下来了。就像开车,有些时候反而因为慢下来问题就出现了。”

  慢,或者说“赢利支持增长”其实正是她多年来从企业合资中学来的“成功”经验。

  1992年,初来牛奶公司的王佳芬,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敢为天下先的将外资引进这家老国企,一下子成立了四家合资公司。王佳芬心里想的不只是这些跨国大佬的资本。“在这一拨合作当中,我觉得是把我带到了一个蛮高的平台。我充分了解了一个大公司,一个跨国公司是怎么运行的。”现在光明早与这些跨国公司“离婚”了,因为“我们发展了,反而他们跟不上我们的发展”。

  “合作——学习——超越”成为她最常说的一句话。与达能组建合资公司,她也是为了学习,并坚持不被其控股。从这些老牌跨国企业身上,她看到了治理结构与资本增值的至关重要。

   对于前者,她从1999年开始从外企引来高级管理人才,工资远远超过光明老员工。所谓“薪酬双轨制”和管理层持股被她一一创新式学来,让她今天能够放心的让位于职业经理人。

  对于后者,王佳芬同样深信不疑,多年来走着高利润、低增速的理性扩张路线,始终不屑于草原双雄的“粗放式增长”。

  也许是《重新想象》促使她重新反思自己曾经学到的。这是汤姆-彼得斯继《管理革命》、《追求卓越》之后推出的一本新书。

  保持每月读一本管理学著作的王佳芬,将此书推荐给所有企业中层。去年1月,“光明”品牌50周年的战略研讨会就是以“重新想象、百年光明”为名。在会上她提出,“我们要重新想象,重新想象市场环境,重新想象我们的行业,重新想象我们的企业。最关键的是,要重新想象我们的消费者。”

  任何时候“重新想象”都不晚。从合资伙伴到竞争对手,王佳芬开始重新学习并想象着未来。电大、华东师大硕士、中欧EMBA,她此前的人生就是这样学过来的。

  2006年,她公开推翻了以前的坚持,“回头看我们的财务策略过于保守,我们觉得赢利最重要,但是在往下全面贯彻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还是显得保守了一些。其实,没有增长哪来赢利。”光明的未来,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她说“总经理不赌就不是总经理”。

  从今年开始,光明乳业的5年放量计划开始倒计时。去年底,她已放出豪言,“每年要以超过30%速度增长”,“要争夺光明在市场上该有的地位”。于是,2007年1月26日,就在光明放手“开赌”不久,她选择了辞去总经理。

  有评论指出,这是王佳芬退一小步,光明进一大步。她退休后的梦想一一看到“全国一片光明”,已经从优化治理结构开始一步步实现。

  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知天命”的王佳芬总是最清楚。与其说她是“赌徒”,不如说她是一辈子的好学生。

  附:王佳芬简历

  1968-1990年:上山下乡到上海郊区农场工作,曾任农场党委副书记。

  1990-1992年:上海市农场局工业处处长。

  1992-1996年:上海市牛奶公司(光明乳业前身)总经理,当选为国际乳业联合会(IDF)中国副主任。

  1996年至今: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上海牛奶公司和上实控股公司合资组建)董事长兼总经理。2007年1月卸任总经理。

  2002-2004年:在职学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6 08:53:12 |显示全部楼层

任仲伦:“理想”不是主义

  主人公:任仲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2003级EMBA,现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
  
  EMBA精神:以思考与冒险的精神,追逐包括EMBA在内的理想,让理想照进事业发展的每一个现实
  
  命运变奏:大学教师→政府公务员→编辑→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影视公司副总裁→在职攻读EMBA→影视公司总裁兼电影制片厂厂长
  
  主要成就:成功改革上海制片厂,并实现真正的国际合作

  走下大学讲台十年了,任仲伦还是忘不了。

  身为现在的上影总裁,曾经的作协书记、报纸主编、影视编剧和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最欣赏的就是自己十年前的“老师”身份。

  “当老师,永远不受任何限制的制约,驰骋自己的想象,影响或者改变周边的人的思想。”话到最后,他还是归结为“这两个角色我都喜欢”。因为“理想主义者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当总裁可以在现实中把所有的想象实现。”

  从研究电影到经营电影,这位理想主义者也重新想象着自己。为此,年近五十的任仲伦从“学生”做起。事实证明,他能做好教授也能当好学生。去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03级EMBA学员,他被评为“中国EMBA荣誉毕业生”。EMBA班之外,他同时开始的总裁生涯也“学”得风生水起。

  让理想照进现实

  《2046》、《东京审判》、《三峡好人》,由李安导演的《色·戒》、由周杰伦主演的2008年贺岁片《灌篮》,还有突破3亿元的“联和院线”——都在任仲伦来上影的四年间。一切都在宣告,与新中国同龄的“上影”,正走向上世纪“东方好莱坞”的辉煌。

  2003年5月28日,任仲伦就任总裁的第一天,上影却是另一番景像。这家50多年历史、4,000多人的老牌电影制片厂,正经历着国企的通病。从四五年出一部好片,到一年出四五部,在职工们看来几乎不可能。对于这位新来的“中文系教授”,从上到下也是冷眼多于期待。忆及此,任仲伦自嘲说,可能国人认定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不到一年时间,上影人发现任总与其说是书生,不如说是探险家。摄影机中的世界,几乎是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所有理想。他思考并冒险着,理想不只是停留于自己的世界。

  1996年底,将人生最宝贵的二十年献给校园后,任仲伦走马上任《文汇电影时报》总编辑。对他而言,只是换了一个角色继续看电影。但在老同事们看来,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未免太高。那年他离退休已不远了,可以教授身份退休,何必冒这个险?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或许就是探险家。从桂林路100号迈出的只是第一步,此后他的步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大。2000年11月,他转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2001年12月成为该协会副主席,同时还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就职。《生死抉择》、《忠诚》、《走出西柏坡》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沪产影视作品,就有他的功劳。

  不过,出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还是让不少认识他的人意外。“当年你给我们上影视课,想不到八年时间你会离开教学岗位走上这个位置。”别说他的学生想不到,当年那个告诫新生什么是智慧的“任老师”可能也想不到。在给新生的第一堂课上,他总会在黑板上写两个字:“知”和“智”。他说“智慧”的“智”比“知识”的“知”多一轮太阳,这是照耀每个人一生的太阳。

  少了智慧,理想只是冒险,何谈照进现实。尽管国企的体制、冗员、负债、资金等问题,上影一项也不少;但有理想加智慧,现实就不是灰暗的。

  首先,任仲伦与前任总裁朱永德谈了近百个小时,又一一听取了50多个下属单位领导的汇报,他很快明确了达成自己也是上影人理想的第一步:改革。

  “电影何以解难,唯有改革。”他说这话的时候,另一句顺口溜正在厂里流传:改革是找死,不改是等死,不改不革安乐死。此话非戏言。仅将上影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上影11家主体单位2,388名职工的退休待遇就会人均下降1,000多元。为此,厂工会办公室的热水瓶被愤怒的职工砸了,上影建厂55周年的庆典在警车的护驾下才得以进行。

  “对民意的尊重,我觉得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广泛的基础。”任仲伦在公司内部专设了一个接待站,每个工作日都有专人记下职工的意见,晚上他都会逐条看过。最后,“3个整体性利益问题,12个群体性利益问题,238个突出的个人利益问题”被总结出来,都得到针对性的回复和解决。2004年的春节,任仲伦又走访了一家家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眼泪在不知不觉间涌了出来。这也是他来上影后头一次落泪。

  “以人为本”无法量化,却成为实现理想的最坚实保障。任仲伦的理想,从来不只属于自己。正如他常说的,“企业的‘企’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止’字”,没有人的支持,企业发展就会停止。

  为成功制造范例

  书生气的理想,EMBA的修炼,让任仲伦在身为总裁的第一年收获了上影人的信任。2005年初,《上海电影集团整体改革发展方案》全票通过,《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劳动合同和岗位聘用条例》和《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转企改制中劳动关系和人员分流的实施意见》又以94.4%的高票通过。

  职工们将画着圈的赞同票高高举起,走向票箱。他们说,“我们不是对改革方案没有意见,也不是没有情绪,都有。但是看到上影集团的变革发展,看到你们这些领导为我们职工着想,我们认了,我们投了,我们投的是信任票!投的是希望票!”

  任仲伦明白,只有学习再学习,才不会辜负上影人,还有自己一辈子的电影理想。集团改革的成功只是第一步。

  还在上海师范大学,他已经完成了500多万字的电影书稿。可以说,来上影之前,任仲伦已经是全国数得着的电影学者。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他还是个新兵。“到了上影集团以后,我读了工商管理,读了两年,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些让我迅速的了解企业运行的理念。”紧张的集团改革工作也没有让他放下学业。除了有限的EMBA学习,无限的企业运作实践也是他的好老师。

  “在跟华纳谈判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比书本学到的更实际,同样在和泽东公司合作也好,英国的公司合作也好,得到的都是最实际、最有用的。”从伙伴到对手,甚至一份同行的财务年报都成为他和上影下一个成功的范例。

  任仲伦仍清楚记得那份让自己彻夜失眠的米高美电影公司财务年报。吸引他的不是密密麻麻的图表,而是文末总结的几句话。该年报认为版权经营是大制片公司规避财务风险的法宝。数据显示,米高美将片库中的电影音乐制作CD,一年获得的0.9亿美元收益逼近中国电影的全年票房。

  “现在国产电影的回报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作为一个企业家,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中国电影之所以回报率比较低,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发好电影产业链条。版权经营无疑是上影今后要开发的业务。”上影如同米高梅,它的片库就是一部中国电影史,成为得天独厚的版权资源。任仲伦认定,自有版权基础上的片库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影的未来。

  版权经营,就此成为“任总”为上影定下的三大战略之一。此外还有“华语电影”、“跨国合拍”。

  任仲伦说,学者出身的他习惯于透彻了解每件事情。经过近两年的调查,他认为国产片“投入和回报比例是不成比例的,平均比例大概回收30%左右。”因此,只有突破大陆市场、走上世界银幕,才能最大化中国电影的利益。他提出华语电影与跨国合拍,正是为了中国电影挟全球资源走向世界,并且能够走得远、走得好。

  这也是他认为总裁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上任之初,曾有人质疑他并不了解电影业的各环节。对此,他不服气,“如果要了解的话,肯定有三百个工作,我每年花一年时间去了解一个工作,那么上帝是不是给我三百年?没有给我三百年。我只能坐在我上影集团总裁这个位置上,承担起一个总裁应该承担的责任。”

  现在,上影投资亿元的《灌篮》即将开拍。比投资额更令任仲伦骄傲的是该片“预定档期”的新做法,也就是从影片拍摄初期就开始争取最合适的上映档期,而不是拍完之后“盲目地往贺岁档挤”。

  在他看来,这种已流行国外的操作模式将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又一个成功的范例。而在一个又一个对成功范例的创造性复制中,他的理想也更近现实一步了。或者说,他更高的理想正一个又一个的酝酿出来。

  附:任仲伦简历

  1996年前:上海师范大学教师、中文系副主任。

  1996-2000年:文汇报社《文汇电影时报》总编辑。

  2000-2003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曾任协会副主席。

  2003-2005年:在职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EMBA。

  2003年至今: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6 08:56:53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宁:学习让一切可能

  主人公:李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EMBA,现任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EMBA精神: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以顽强的学习精神积累实用的知识,在事业发展的每一步,化挑战为机会
  
  命运变奏:体操运动员→国际体育组织委员→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创业,任公司董事长→在职攻读法律专业和EMBA
  
  主要成就:作为体操运动员,屡获世界冠军,在同一届奥运会中获得3金2银1铜,后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创立“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让品牌走向世界

  蓝天绿地间,小白球划出一道优美弧线,融化于京郊的暮色中。这是李宁今天的第104杆。

  现在,这位“体操王子”最快乐的事就是一天打完100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已经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尔夫事业部。当然,不仅因为这是他的兴趣,也因为手下经理人的可行性报告。

  从不可能到可能,一切来自李宁前两个十年的成功。

  第一个十年,他翻飞于吊环双杠,让世界认识了自己;第二个十年,从打工到创业当老板,他打造了世界的“李宁”。因此,如今的他从容出现于高尔夫球场,还有大学课堂。入读EMBA,正是他为这一个十年的继续成功添加的砝码。

  一切皆有可能

  1980年,17岁的李宁从广西进入了国家体操队。此前十年,他的世界除了体操还是体操;此后十年,正如他多年之后的一个总结:“走出低谷和走向辉煌是男人一生都应该经历的。”

  从198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个单项项冠军开始,106块金牌见证了“体操王子”的辉煌。其中,1982年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又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成为上世纪80年代国人心中的英雄。

  就像女排、乒乓球,李宁早已化作那个时代的图腾,承载着打开国门之初整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每次大赛之后,各地的庆功会都以请他上台讲话为荣。“当我回到台下,我总要告诉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不过,年轻的李宁也想不到,那一天到来后究竟要从哪里开始。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吊环决赛。在亿万国人的热切目光中,他从环上摔了下来。

  “即使那时成功了,差不多也要退,那种情况可能不会让我重新开始。我从北京拿着自己的档案,回到家乡,再找到领导签完字,去了广东一个小县城里的健力宝公司。我想,当时没有一个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像我这样决定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环境。”说起告别拼搏了17年的体操赛场,李宁的语气还是平静如常。只有他自己知道,当初的转变对他意味着什么。

  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是他带着惯常的微笑离开了赛场。当飞机降落首都机场后,他才感到从未有过的难受。他难以面对曾经那么支持他的人,也难以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

  “那个年代(不像今天)中国经济很差,需要通过体育造就一些冠军,使国家得到某种荣誉。而每一个世界冠军的出路不是很理想:下来了,你就完了。不像发达国家,你还会有很多的能量去开展更辉煌的人生。我不大喜欢那样的环境,就从体委退了下来。”那时“下海从商”还是需要相当的胆量,何况是去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三水。当时著名运动员退役后要么出国淘金,要么留在原系统做教练。经过近一年的考虑,李宁还是放弃了家乡体委和某国体操队的邀请。体操房外的精彩吸引着25岁的李宁。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聘书交到了李宁手里。“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同最先开拓了中国体育实业的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实业。”聘任仪式上,他兴奋的为自己勾划着方向,更多的人却是半信半疑。最支持他的人,非老板李经纬莫属。在老板指点下,他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手建立中新(加坡)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只用了不到八个月。

  当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圣火火种从青藏高原传遍亚洲时,人们惊奇的发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品牌“李宁”。无论是取火时作为运动员代表的李宁,还是火炬接力队员,都穿着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牌子,而不再是耐克、阿迪达斯。随后,奥运会领奖台上的中国运动员,还有法国体操队、篮球世锦赛冠军西班牙队、NBA巨星奥尼尔,都以一身“李宁”让国人自豪。不过,“李宁”的第一次亮相仍是最让他感慨的,“当初我是不想用李宁名字作品牌,只是用李宁名字可以省略起步时期的广告推广费用。”

  从此,李宁不再只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同时也变身新时代的传奇商人。一切皆有可能,李宁说到做到。

  从体操房到课堂

  角色转换如此迅速而成功,李宁除了勤奋还有悟性。经历了体操赛场、商海实战还有大学课堂,他不变的就是学习,从而将自己的天赋最大化。

  “我只是在岸上看,做救生员,不行的时候,再伸手拉一把。然后我再放开,再看。几次下来,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过我。”当年正是李经纬,这个“东方魔水”的掌门人,给予了李宁一个充分挥洒商业天赋的舞台。1994年,又是他,放手让刚学会走路的“李宁”从健力宝单飞出去。李经纬深知,“体操王子”将会从商场获得他的第107枚“金牌”。

  遇上这样的好“教练”,李宁是幸运的。不过,李宁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学习良机,并不能都用幸运来解释。

  还在“李宁”的第一年,因为缺乏经验,他委托OEM的一批运动鞋出了质量事故。20万元损失让李宁得到的教训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陈义宏和随后一大批管理及技术专才,被李宁从全国各大运动装企业高薪请来。企业和他自己,都从中获取了超越自我的动力。

  “当运动员的时候,要靠我去实现所有人的希望;做商人,则是我的愿望靠大家来完成。”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的营业额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正是来自其第二任总经理陈义宏和取代李宁的专才,而他的家人和队友则在公司中越来越少。

  随后“李宁”的单飞、上市也得益于他的老师们。“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这是“中国股改第一人”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对他的印象。刘纪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县政府谈”,最终让李宁克服“忘恩负义”的顾忌,同时让他领悟到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意义,还有他本人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于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殃及“李宁”的那几年,李宁在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做了四年大学生,毕业前又在2000年入读了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班。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让我们从头再来”。已经历过低谷的李宁,知道每个阶段自己最需要什么。他和小自己十多岁的同学一样,每天按时上下课、在图书馆啃着大部头的法律典籍。补课之后是提高。他希望从光华的名师和同学中发现太多问题的答案。“这个企业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李宁靠的是名气。但你发现有很多冠军也做了很多牌子,为什么没见他们做起来呢?现在李宁公司发展有十年了,为什么又老是在一定数量上徘徊?当国际品牌进来以后,他们为什么会成长得明显比我们快呢?”

  无疑,2004年6月28日“李宁”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是他交出的最好的一篇EMBA论文。16亿身价也不能度量他的经理人、他的老师和同学给他带来的价值。“就像我们做运动员一样,就算你有天赋,你也不能成为奥运冠军。所以EMBA帮你训练,而能不能拿冠军是运动员自己的事。”

  所以,现在的李宁继续在高尔夫球场内外悟着道,与他同列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的飞人乔丹则来到他的广州工厂参观。从体操房到课堂,李宁只是换了个地方学习,换了个赛场拿金牌。要超越乔丹脚上的耐克,又有什么不可能?

  附:李宁简历

  1988年前:职业体操运动员,曾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唯一亚洲委员。

  1989-1995年:广东三水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创办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后改名广东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1995年至今:脱离健力宝,成立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曾兼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

  2000-2002年:在职学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此前在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本科脱产学习四年。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944

积分

精灵王

审视自我,穿透灵魂。

发表于 2007-3-6 08:58:56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专题文章不错,置顶推荐,精华奖励!
欢迎光临标兵的博客:http://biaobing.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12 08:59:23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标兵版主奖励,我会继续发好帖滴~~ [s:2]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12 09:05:37 |显示全部楼层

陆晓明:我是机会主义者

  主人公:陆晓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995级EMBA,现任欧莱雅(中国)公司副总裁
  
  EMBA精神:以“勤能补拙”、“敢于吃螃蟹”的信念,以及开放的心态,去拥抱EMBA的机会,拥抱事业发展的每一次机会
  
  命运变奏:政府公务员→外企人力资源总监→在职攻读EMBA→外企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外企副总裁
  
  主要成就:为欧莱雅建立起有效且充沛的人力资源;成功提升了欧莱雅不同子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1995年5月8日,晴。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五楼的一间教室里,42个看起来不像学生的年轻人,正像学生一样专心听着第一堂课。

  两年后的春天,他们毕业了。再一个十年,他们相聚在东方明珠塔附近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新校园。台上播放的短片“精彩十年,分享成功”介绍着他们的身份----澳门南光集团董事长许开程、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周波、上海电信董事长张维华、上海天宇董事长李建平、圣戈班中国总裁费鸣、豪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柴萌、米其林中国人事总监齐晓峰......

  当短片提到“欧莱雅中国副总裁陆晓明”时,台下一个戴着无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正以他的招牌式笑容向老同学打着招呼。他和他的41个同学,都笑得那么骄傲。因为他们用十年时间验证了中国EMBA教育的“第一只螃蟹”不仅能吃,而且大补。

  自称“机会主义者”的陆晓明,最清楚当年那次机会对他意味着什么。

  EMBA,陆副局长的第一只“螃蟹”

  还是1995年,苏州开发区外商投资中心主任、招商局副局长陆晓明,被《解放日报》上一则广告吸引住了。细细看过广告上的每一个字,他直觉这种“EMBA”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登在《解放日报》上的招生广告大概有四分之一个版面,”他兴奋的拿手比划着。事隔十几年,陆晓明还清晰记得人生中那个最重要的机会长什么样。

  尽管当时已过而立之年,他还是习惯于婴儿般盯住每一样“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从外交官到苏州新区最年轻的副局长,他的仕途从没掉过链子。不过,因公出国次数越多,他越对仕途之外的两件事产生了兴趣。

  一件事是读书。每次出国,他最爱的“景点”就是当地的大学校园。“工作需要,加上自己喜欢,自然而然就想到要去读书。”陆晓明这样回忆自己当时的执著。另一样就是跨国企业。1995年的苏州作为全国招商引资的样板,不论是出国、还是国内的日常工作,他都少不了与越来越多的外企打交道。

  “1995年外企在中国已很普遍,带进来一些行业、管理模式,其实我们也能做,只不过落后一点。外资可以试水中国,我们为什么不试水EMBA呢?”深藏心底的两枚“地雷”,终于被国家特批的第一个EMBA项目所引爆。陆晓明很快下了读EMBA的决心,还极力向自己两个同事推荐。

  对此,现任中欧副院长的张维炯早料到了,90年代初上海及长三角“经济开放得比较早,学校落在上海气候比较成熟。”因此,1984年在北京开办的“中欧管理中心”,于1994年11月8日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借了几间办公室和教室,成立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当时的陆晓明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中国第一批吃EMBA“螃蟹”的人。但是花1.5万美元的学费、两年中每月用4天的时间,去学习这种闻所未闻的EMBA,在他周围的人看来就像吃螃蟹般荒唐。首先反对的就是他的领导。他们以为陆副局长急于“转正”,想用公费为自己“镀金”。

  幸好,又一个机会来了。陆晓明在招商谈判时认识的美宝莲亚太区总裁,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保证只要他加入本公司,就可以为他提供学费和时间。此时,他就像自己常说的,“我们是一群最敢尝试先进的东西、最机会主义者的人。”为了读EMBA的机会,陆晓明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另一个机会,随即进入这家最后并入欧莱雅的跨国化妆品公司。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能理解。不仅因为30岁的他官运正盛,还因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陆副局长最爱逛的是校园而不是商场。

  于是还未入学,陆晓明就成为中国最早因EMBA而跳槽的人。随后,两年的EMBA学习、十年的外企生涯,向他证明了EMBA如同欧莱雅——“你值得拥有”。

  欧莱雅,陆副总裁的第二只“螃蟹”

  吴敬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Keith Goodall的领导力、Willem Burgers的企业战略,还有课程考试、欧洲游学——1995年从中欧开始的EMBA教育就像那曲《改变1995》,在那时和毕业后十年改变着陆晓明和他的41个同学,也悄然影响着中国经济。

  十年里,上海阿波罗大厦旁建起了延安路高架,欧莱雅中国总部也从那里搬到了不远处的百乐门酒店对面。历史似乎没有歌词那么富于戏剧性。不过,作为欧莱雅进入中国后招聘的第一名本土员工,作为突破欧莱雅“玻璃天花板”的第一人,陆晓明在这家世界最大化妆品集团又戏剧般的成为“吃螃蟹第一人” ——2006年初他已升为集团在中国的副总裁。这也是中国人在欧莱雅中国坐到的最高位置。

  和他一同吃EMBA“螃蟹”的同学并不会意外。他自己也明白,有第一只“螃蟹”垫底,他理当能搞定这第二只。陆晓明这样解释EMBA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改变,“中欧系统的知识,有国际视野的教授,就像给你几帖连续性的药方做肌理的调整,让你厚积薄发。”

  他“薄发”前的“厚积”,在于EMBA的系统学习,也在于十年来的稳扎稳打。谈及此,“机会主义”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从1995年3月“下海”到2000 年,他一直是欧莱雅中国的人力资源总监。最初按常规方式,陆晓明苦于找不到合适人才。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校,将中欧的在读MBA学生介绍进公司实习。同时他还在重点大学的招聘会上大喷香水,甚至将销售柜台搬到了会场,试图从视觉、味觉、听觉全面吸引优秀大学生。

  由此他又想到“为什么不把这项工作提前来做,让大学生们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了解欧莱雅”。从“校园企划大赛”到全球最大的“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欧莱雅中国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他带领下跳出窠臼,将识人、选人、招人、育人在针对大学在校生的竞赛中一揽子解决。

  “商学院培养的人一定要有敏锐的机会主义观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没有区别。”这位“机会主义者”的精明在他转任一个又一个产品部门的总经理后更加显露无疑。

  首先在专业美发产品部,“巴黎欧莱雅”成为高档染发市场的中国第一。随后在大众流行化妆品部,“美宝莲”成为大众彩妆市场的中国第一。现在身为副总裁的陆晓明,还掌管着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正巩固着旗下“薇姿”的中国第一药妆品牌地位。不过,最令他得意的,可能就是对“小护士”品牌收购之后的“欧莱雅化”,这为盖保罗八年来在华精心搭就的“品牌金字塔”夯实了塔基。

  从管人到管品牌的全面功力,让他无可争议的突破了外企惯有的“天花板”,同时在自己年过四十之际突破了自己的职业瓶颈。对他而言,从人力资源总监到品牌经理的惊险一跃,正是证明自己领导力的绝佳机会。

  “机会主义者”的字典里,从没有意外或幸运。因为机会只给勤奋的人、开放的人。陆晓明正是如此。

  身为欧莱雅副总裁,他更勤奋了。每天晚上睡五个小时在他看来根本不是问题。除了坐办公室,他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在一线跑市场,常常从超市、商场回来就和下属开会到半夜两三点。第二天,他又神采奕奕的准时出现在大家面前。

  陆晓明常说自己智商不高,所以信奉“勤能补拙”。不过,他所说的“智商”显然不包括自己不凡的开放心态。“看看世界地图,中国在地图正中央,而我们在很多事情上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位“机会主义者”办公室墙上的世界地图时时提醒他什么是开放。正是对外部世界的不拒斥,他能够发现在别人看来并非机会的机会。从机关下海、读EMBA到中年换岗,他没有浪费每一次机会,也成就了如今的陆晓明。

  现在,要问陆晓明是为了读EMBA而去美宝莲,还是因为美宝莲而去读EMBA?就像蛋和鸡的关系,他自己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两次吃“螃蟹”一同决定了陆晓明三十而立后的人生,讲述着一个“机会主义者”并不意外的成功。

  附:陆晓明简历

  1995年前:曾任苏州新区外商投资中心主任、招商局副局长、集团公司总经理。

  1995-1997年:在职学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1995-2000年:任欧莱雅(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

  2001年至今:先后任欧莱雅中国专业美发产品部总经理,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品牌总经理;现任欧莱雅(中国)公司副总裁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总经理,负责薇姿和理肤泉的全面事务。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699

积分

精灵王

发表于 2007-3-12 09:08:43 |显示全部楼层

李骥:边走边唱梦不停

  主人公:李骥,复旦大学2004级EMBA,现任游戏米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要红”明星网站事业部总经理
  
  EMBA精神:“流行”是他的DNA,他追寻现在和未来那些切合时代脉搏的东西,于是他选择了同样流行的EMBA
  
  命运变奏:硬件维护及程序设计师→歌手→小公司执行总裁→大公司产品事业部总监、副总经理→在职攻读EMBA→大公司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主要成就:著名流行歌曲演唱组合“优客李林”的主要成员;推广公司新产品,市场占有率从零提升到10%


  舞台上,一人墨镜吉他,一人歌声清亮。“优客李林”正与满场歌迷共坠音乐织就的情网。

  这不是上个世纪,而在“李林”单飞十年后。2007年来临之际,在台北、上海、新加坡的舞台上,他们终于正式唱出“再见,优客李林”。在他们最后几场演唱会间隙,这个吉他手会换上800度的近视眼镜,打开笔记本收发公司邮件,同时不忘更新自己的博客。

  2006年底,他的“猪肉包子”博客刚从MSN搬到一家新网站。“人人都是大明星,人人都有粉丝团,人人都是经纪人”,他在博客中卖力的介绍这个10月上线的新网站。因为他的名片上印着“‘就要红’明星网站总经理 李骥”。现在他做的“网络明星经纪”,来自他的复旦EMBA作业,来自参与“创智赢家”的创业方案,也来自他半生的边走边唱。

  少年游

  1981年,台湾经济初现“奇迹”。制造业的欣欣向荣,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成为工厂后备军,其中就有李骥。不过,懵懵懂懂进入明新工业专科学校机械专业后,年少的他很快被当时另一大“奇迹”所吸引。

  上世纪80年代是台湾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从“甲壳虫”到罗大佑,音乐的力量唤醒了李骥的第一个梦想。学画工程图之余,他在学校乐团学会了一手好吉他,也认识了此后“优客李林”的主唱林志炫。在校和参军时的积淀,让他的词曲功夫和吉他一样日臻成熟,音乐梦也转眼成为现实。

  不过,李骥退伍后头两年还是做回老本行,在一家机械公司任硬件维护工程师。一次拜访客户途中,他遇上车祸,导致手臂骨折。病床上的李骥可能想不到,日后“优客李林”的风光正从此开始。病床上的写写唱唱让他拾起了自己的音乐梦,最终放弃了靠自学获得的资深程序设计师一职。

  1991年,他和老同学林志炫组成“优客李林”。“第一张专辑发行的第一星期就卖了17万张,现在已经接近100万了。所以我们没有做过新人。”从机械到音乐,他说自己完全没想到梦想会实现得如此顺利。一炮走红带来的自信,也让李骥从此信奉“梦想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七年后,他人生中第一次高峰随“优客李林”解散而结束。“因为我们两个人个性上的差异。加上那时候我父亲过世,心情很低落,从《一个李骥》这张专辑里也能感受到那种灰色心情。”也许是为了逃避,李骥很快回到本行,利用业余时间做出了一个网络聊天软件。这一次,他又收获了像自己首张专辑那样的“幸运”。他的软件“连续两年,进入蕃薯藤(台湾第三大门户网站)排名的前十名。”不过,李骥此前的人生除了音乐就是技术,他实在匮乏商业细胞。软件的成功不仅没让他赚到一分钱,还背上不少债。补课的机会,恰好在此时降临。

  “人生的起伏过程中,上坡容易下坡难。我处理下坡的方式,就是再找个坡继续攀登。”李骥重新开始上的坡就是网络。1999年,从元智大学拿到传播学硕士后,李骥被导师开办的网络公司选中,派去大陆开拓手机上网业务。在这家公司,他第一次跑市场,也第一次来到北京。

  出租车经过长安街悦宾楼时,他想起了父亲。半个多世纪前,年轻的父亲每天会来悦宾楼喝下午茶。“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血液深处一直有一份不安的躁动,那是父亲好大一块没有填满的、希望我去那里为他完成的夙愿。”李骥说这是“寻根的宿命”,正如他在最消沉时写的《流浪的基因》。

  跨过海峡,游走于完全不同的行业,李骥为自己制造着梦想,然后朝着心中的方向流浪。他的每一步总是匆匆而又脚踏实地。

  初来大陆市场,他便发现了网络的魅力和自己的营销潜质。随后为神达在大陆推广PDA,他一年之间将其市场占有率从零拉升至10%以上。这也是他转型为经理人以来最得意的一件事。2003年9月,李骥在专科时期好友的邀请下,又南下上海成为amw中国营销总部的数码制品部总监。一年后,就像他的每一次谢幕,年近40的李骥激流勇退,开始思考新的方向。

  “路很长,站起来,或许远方同样有谁在等待。”这是李骥作词的《少年游》。已不是少年的他,对未来还是那么好奇。

  有梦有朋友

  “梦想在左手,朋友是右手,未来才会变得有看头。”2004年6月24日,“优客李林”重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4届EMBA的开班典礼。读EMBA是李骥停下来思考的结果。还在唱着《单身情歌》的林志炫,也特地赶来祝贺。回头再看,EMBA确实让他看清了未来,为他带来更多朋友,也开启了他的下一个梦。

  “现在的‘学习’就像过去的‘音乐’一样,是我生活的关键词。”为了不迟到,李骥常常在上课日住在学校附近的宾馆。不论是《领导与激励》还是《财务会计》,他都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不放过每一次与同学的交流。课后,他还为班级新年晚会自自编自导了音乐剧,“EMBA的一天”。

  除了音乐天赋和来自台湾,他和其他同学并没有太大不同。主管EMBA招生的老师说,当初他们并没有把他和海峡对岸的“优客李林”联系起来,只是因为他的笔试成绩很好,而且有6年以上管理经验,曾经是三家IT公司的中高层主管。

  当前,越来越多的港台甚至外籍人士在大陆读EMBA。用他的话来说,“商人要做好市场销售,本地化本来就是一大课题,包括台商在内,任何一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都无一例外要做这道功课”。不过,“本地化功课”李骥早已做得不错。简体字、南方菜,他完全没问题;甚至别人很难听出他的台湾腔。他的同事朋友中有90%是他在大陆认识的。

  两年EMBA,他学到什么?李骥的回答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和人称兄道弟”,还有他毕业时酝酿成形的“网络音乐经纪”。“我不留念舞台的喝彩和掌声,但舞台是成长的地方。”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领悟,对互联网的熟悉,让他又一次回到舞台,不过这次是网络虚拟的。

  用EMBA毕业论文报名了《创智赢家》后,李骥成为娱乐和财经新闻的常客。过高的曝光率让他一时还没难以适应。从他身上,更多的人想起了那些老歌承载着的青葱往事。而一个老歌迷在怀旧之余,被他的创新方案深深吸引。

  张尧勇,游戏米果的创办人,开始一次又一次游说李骥加盟。只知道他在复旦读EMBA,张尧勇就将诚意十足的邀请信送到复旦的办公室。在他看来,“两岸三地少有的、兼具IT与明星魅力”的李骥正是实现“在线娱乐”的绝佳人选,将为米果在网络游戏之外另辟一块蓝海。

  “三顾茅庐”后,李骥义无返顾的投入了进去。去年下半年,他几乎天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节假日仍在回邮件、打电话。明星网站事业部在他的带领下,计划总是能够提前完成。“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明星会如此拼命地工作。如果我再挑剔的话就找不到更好的人了”,这是张尧勇对他的评介。其实,为了梦想,李骥哪一次没有“拼命”?

  在互动、多媒体的网络舞台,李骥正帮助年轻人追逐着他曾经圆过的梦,也做着自己的“网络音乐梦”。当然,这不会是流浪者的最后一个梦想。

  附:李骥简历

  1988-1992年:台湾鼎盛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硬件维护工程师、资深程序设计师。

  1992-1997年:台湾点将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人暨词曲创作,“优客李林”成员之一。

  1997-1999年:台湾元智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硕士,创办线上捷递有限公司并任系统研发部主管。

  1999-2001年:北京讯通赛博无线网络首席运营官。

  2001-2003年:神达计算机中国销售公司数码产品事业部总监。

  2003-2004年:精成科技集团AMW中国事业处副总经理。

  2004-2006年:辞职入读复旦大学EMBA。

  2006年至今:游戏米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要红”明星网站事业部总经理。

  作者:HYSONN CHEN 来源:世界经理人
猪头肉,你被耍了 每当你不看帖就回帖 悄悄地攒下一个金豆 你还真以为 真像咋这简单 不过说真的 猪头是肉做的 信不信 由你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侠客

发表于 2007-3-13 09:22:17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谁,您的签名太好玩了 [s:2]
我开博拉~~ http://lillian.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4-18 15:37 , Processed in 0.0624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