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6个民族,56种图腾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1#
发表于 2005-12-16 13:31:40 |只看该作者

赫哲族

hezhe zu
   
    Hezhe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4245人。

    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50、60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己都使用汉语。

    赫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
   
    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己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赫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由于赫哲族人过去穿鱼皮衣,有犬陪伴,所以被人们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明朝时赫哲族是女真的一支。至清初始以“黑斤”、“黑其”、“赫真”、“奇楞”、“赫哲”等名称见于文献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20世纪初,赫哲族社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阶段,还在采用削木、裂革、结绳记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曾对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实行野蛮统治、种族灭绝政策,使赫哲族人口锐减,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已经濒于灭绝的境地,到新中国成立时只剩下3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赫哲族人获得了新生。赫哲族人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捕鱼经验。同时,他们也开展了多种经营,如农业、养殖业等,其生活已呈现富裕繁荣的景象。

20041229570485_1102768991_bqmiyiyglgsm.jpg (66.92 MB, 下载次数: 223)

20041229570485_1102768991_bqmiyiyglgsm.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2#
发表于 2005-12-16 13:32:16 |只看该作者

回 族

hui zu
   
    Hu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8602978人。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 使用汉文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的来源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到中国来经商,留居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回族的一部分。另外,13世纪初叶,因战争大批被迫迁到中国西北部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通过婚姻、信教等形式,不断地同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人融合,逐渐形成了回族。现在全国绝大多数县、市都有回族居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在聚居的城市、乡镇,甚至村落都建有清真寺,形成围寺而居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特殊的饮食习惯,所以有以饮食业为主的经商传统,人们常可见到挂着“回民”、“清真”招牌的饭店、食品店,那是专为回族群众服务的商店,里面各种脍炙人口的风味小吃吸引着各民族的人。回族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20041229577821_1102769003_cj3u3xocdi7j.jpg (67.15 MB, 下载次数: 204)

20041229577821_1102769003_cj3u3xocdi7j.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3#
发表于 2005-12-16 13:33:12 |只看该作者

景颇族

jingpo zu
   
    Jingpo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19209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江、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人。  

    使用景颇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景颇语支。

    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人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景颇族人不是云南德宏地区的土著民族,古代景颇族先民劳动生息在康藏高原南部,后来沿横断山脉南迁至澜沧江、金沙江一带,至明末清初才移居到德宏地区,和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景颇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为主,其次是玉米。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社会已经出现了地主、富农,过去的山官已经逐步演变为封建领主。景颇族人民风纯朴、直爽,是一个晓勇的民族,他们从小就和大人一起上山打猎,肩背挎包、腰挂长刀、肩扛铜枪炮,十分威武。景颇族妇女善编织,能够织出数百种彩色图案花纹,其中大多数是动植物的图形,精美艳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贫穷落后的景颇山已经出现了繁荣兴旺的景象。

200412295746792_1102769804_wfgwqc2p9wxf.jpg (66 MB, 下载次数: 221)

200412295746792_1102769804_wfgwqc2p9wx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4#
发表于 2005-12-16 13:34:02 |只看该作者

京 族

jing zu
   
    Ji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8915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  

    使用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还有些人使用汉语粤方言。 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
   
    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京族过去称为越族,1958年正式改为京族。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的。当时小岛上荒无人烟,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壮族人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11条总长10多公里的拦海大堤将三岛和大陆连接起来,使岛屿变成了半岛,并围海造田,从大陆引来淡水灌田,发展农业。京族三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四季常青。所处北部湾是著名的渔场,所以京族人主要从事海洋渔业。他们有丰富的海洋知识和捕鱼经验,男子个个是捕鱼能手,还发展了鱼类加工业、海产养殖业、海马养殖业和人工养殖珍珠。过去京族人多是文盲,他们的住地被人称为“文盲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加强了京族人的文化教育,岛上不但有小学中学,而且还培养出了许多大学生,“文盲岛”已经变成了“文化村”。

200412295739897_1102769746_ncjieqhvnsi6.jpg (70.32 MB, 下载次数: 211)

200412295739897_1102769746_ncjieqhvnsi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5#
发表于 2005-12-16 13:34:44 |只看该作者

柯尔克孜族

ke&#39erkezi zu
   
    Kirgiz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41549人。

    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新疆各地和黑龙江省富裕县。  

    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有南、北2个方言。居住在南疆的人通晓维吾尔语,居住在北疆的人通晓哈萨克语,居住在黑龙江省的人通晓汉语、蒙古语。

    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柯尔克孜人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或萨满教。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突厥语,意思可以解释为“四十个姑娘”、“四十个部落”或“草原人”。柯尔克孜族人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等。原来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到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其居民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成立前柯尔克孜族人的游牧生活还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有若干个家庭,是其基层生产组织。那时生产粗放、管理原始、生产力低下。如今,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柯尔克孜草原出现了兴旺景象。

200412295753817_1102769820_clc0aqwyoz9y.jpg (64.85 MB, 下载次数: 201)

200412295753817_1102769820_clc0aqwyoz9y.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6#
发表于 2005-12-16 13:36:58 |只看该作者

傈僳族

lisu zu
   
    Lisu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574856人。

    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  

    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 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的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现已在傈僳族人中推行。

    傈僳族人过去信仰原始宗教,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傈僳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族称最早见于唐代,并沿用至今。傈僳族和彝族、纳西族的关系密切,源于唐时的“乌蛮”。8世纪时,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中叶,由于反对掠夺、压迫和躲避战争,大批傈僳族人在头人的带领下迁徙到怒江地区。傈僳族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的高山上,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狩猎为生,到20世纪50年代还保留着明显的氏族社会残余。仅怒江地区就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火18个氏族名称,这些名称是他们各自崇拜的对象----图腾。新中国成立后,傈僳族人民获得了新生。特别是发展了交通事业,使傈僳族人走出了封闭的大山,其经济、文化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20041229581298_1102769017_m7uncnvmlmmn.jpg (62.2 MB, 下载次数: 191)

20041229581298_1102769017_m7uncnvmlmm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7#
发表于 2005-12-16 13:38:43 |只看该作者

黎 族

li zu
   
    L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黎语支。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与壮、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和古代百越的一支骆越的关系更为密切。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祖国大陆两广地区陆续迁移到海南岛。黎族有许多自称,如“孝”、“岐”、“美孚”、“本地”等,“黎”作为一个族称始于唐末,到11世纪的宋代以后才正式见于史籍,直至今天。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宋末元初时纺织家黄道婆就曾在海南岛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术,创造出一套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术,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黎族人民居住的海南岛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不但农业发达而且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甘蔗、水果、油料等都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20041229586153_1102769034_sdr68ztac29i.jpg (70.12 MB, 下载次数: 193)

20041229586153_1102769034_sdr68ztac29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8#
发表于 2005-12-16 13:39:32 |只看该作者

满 族

man zu
   
    Manchu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9821180人。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满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称“”、“挹娄”、“勿吉”等,他们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的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黑水”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2世纪,建立了金朝。15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创立了满文,并于1635年定族名为“满洲”。八旗制度具有政治、军事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成为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成为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后称为满族。满族人对中国的统一、疆域的开拓、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41229495884_1102768725_odtos9ujhnmg.jpg (63 MB, 下载次数: 187)

20041229495884_1102768725_odtos9ujhnm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29#
发表于 2005-12-16 13:40:28 |只看该作者

珞巴族

luoba zu
   
    Lhob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2312人。

    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  

    居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语,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之间的方言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珞巴族人还在使用刻木结绳来记事。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藏文。

    珞巴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珞巴一词源于藏语,其意为“南方人”,是藏族人对他们的称谓。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有不同的自称,如“博嘎尔”、“崩尼”、“崩如”等。珞巴族人自古就生息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由于高山阻隔,珞巴族人与外界接触很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珞巴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隶制阶段,生活在西藏封建农奴主的统治下。各部落还在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玉米、旱稻和其他杂粮。粮食产量低,还需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活,因此珞巴族男子都是技艺娴熟的好猎手。新中国成立后,珞巴族人民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在国家和各民族兄弟的大力支援下,走上了现代化的生产道路,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200412295358977_1102769442_mtzyzgxlabls.jpg (64.5 MB, 下载次数: 179)

200412295358977_1102769442_mtzyzgxlabl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30#
发表于 2005-12-16 13:41:32 |只看该作者

门巴族

menba zu
   
    Moinb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7475人。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少数聚居在墨脱地区。  

    使用门巴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藏语支。由于生活于西藏地区,和藏族人交往密切,所以多通藏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藏文。

    门巴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

    门巴族人民生活在西藏高原的门隅地区,自古就与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823年设于拉萨大昭寺前的“甥舅和盟碑”记载中提到的孟族,就包括门巴族,那时他们置于吐蕃的统治之下。13世纪,门隅做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17世纪中叶以后,门巴族一直在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的统治之下。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兼营畜牧和狩猎。在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采用刀耕火种的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非常贫困。1959年西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起翻身作了国家的主人。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门巴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20041229501313_1102768741_t1aof8ux701r.jpg (71.23 MB, 下载次数: 189)

20041229501313_1102768741_t1aof8ux701r.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22 19:09 , Processed in 0.0841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