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4-17
- 最后登录
- 2018-7-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66633
- 精华
- 168
- 帖子
- 23955
|
博客中国 > 学术
屠呦呦获奖带来的尴尬及科学史的问题
作者:陈锐 2015-10-07 14:3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社会 文学 生活 学术
一个穷人家庭哪天中了彩票大奖,常常会引出许多是非,一个很少获奖的国家一旦获了奖也注定了难以平静.。在现今世界上,很少有哪一个像今天中国一样为诺奖投注了那么多的期望、金钱和人力,,为创新、原创喊了那么多年的口号,建立了那么多的创新中心和创新制度,但是当奖励真的到来,却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庆祝,如何总结和表彰。上次的莫言获奖就带来了那么多的争议,而且后果很难消除。那个挪威的授奖辞中明明说莫言的小说表现了人性的阴暗、残酷和非理性的一面,但我们自己却偏偏说莫言获奖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符合主流文化的,西方人说其小说是粗俗和淫荡的,但我们自己偏要将其看成高雅和纯粹的文学,还想将其放入中学教科书。这次屠呦呦的青蒿素获奖,理应是举国欢腾,但 看来不少人却并不高兴,而且争议和上次相比似乎也不小,从现在来看,主要的争议集中在两点,一是此成果是个人还是集体,另外则是青蒿素是西药还是中药。在这两个问题上中国自己的看法也与洋人不一样。对于第一点,中国科学界早有定论,领导早就开会确定是集体成果,奖励中没有个人名字,而且在诸多参与有功人员中也决不会把她排在第一位,否则就难以解释她落选院士了。但是诺贝尔奖却偏偏授于她一人,将她作为此500多人集体合作成果中最主要贡献者,这实际也就是间接否定了领导开会的决议,昨天凤凰网报道那位北大的饶毅说:“中国科学界在如此冲击下,是否脸红是检验大家有没有羞耻感的时候;长期忽略屠呦呦是体制和文化的耻辱,背后因素是创新发展的阻力;今天和以后的屠呦呦能够在中国生存吗?经费如此丰富的中国科学界还会继续热衷“关系”而忽略科学吗?”另外至于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授奖方说是受传统文献启发而研制的西药,凤凰网也报道方舟子认为是西药,理由之一就是“中医典籍记载了很多种治疗疟疾的药方和巫术,青蒿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种,而那些药方和巫术都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中医历来就治不好疟疾。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康熙皇帝曾经得了疟疾,御医们都束手无策,最后还是由传教士用进口的金鸡纳治好的。”但中国自己对此却持不同态度,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就说这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次获奖留下的争议及其后果在相当时间内都不会消除,因为这些争议所涉及的早已不止于学术和是非,而是涉及政治,涉及中国文化和中医的荣誉问题。对于中医和西医的关系,即使你能够从道理上把它讲清楚,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人有耐心听完。实际上,此次获奖还有一些可能的争议,如对历史,科学史,科学与民主的关系等。从对历史的态度来看,此次获奖成果是在充满争议的前三十年中,而且尤其是在十年浩劫和悲剧中获得的,是中国唯一获得世界认可的创新药物,那些左派和右派恐怕都对此获奖有说不请的感受。左派常常美化过去,右派却又习惯于彻底否定历史。实际上西方的科学史上也一直充满类似的争议,诸如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方舟子就常常批评基督教。另外,从此次获奖中,也使不少人增加了对科学史的了解,这就是战争在东西方历史上常常成为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无论是奎宁还是青蒿素都是如此。至于科学和民主的关系也很重要,在西方科学史上,民主也成为科学进步的基础和动力。那些过度强调权威的地方,往往都会或多或少阻碍科学的进步。学校一位受领导器重的国学教授就把《论语》中的君子“畏大人”解释为听 校长话。当然在西方科学史上,也有许多权威压制科学的事例,只是程度相对有不同。例如欧洲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主要是在大学以外,那时的欧洲大学是保守势力所在,即使是牛顿当时在剑桥大学也是受忽视的。科学的创新尽管听起来美好,但事实上在开始时是危险的,那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如果老科学家早死则有益于科学进步,可以让年轻人少一些阻力。这是在自然科学和技术中,有直接可见的效用,有很多东西都很难真的创新,如果在与政治更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中,就更难想像了,像今天那些被儒家膜拜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圣人中,许多也都是长期被忽视的,西方也是如此。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也是很自然的,日本的一些获奖者也是如此,因为这本身就是科学史的真实进程。
171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