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026|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6个民族,56种图腾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3:0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拉祜族



人口为411476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澜沧县、孟连县,少数人与其他民族杂居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县。  

    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拉祜纳和拉祜熙2个方言。由于拉祜族人长期与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拉祜族人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拉祜族人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式的拉祜文。

    20世纪50年代以前,拉祜族人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后大乘佛教传入,又流行这一宗教,还有少数村落居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拉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与彝族、纳西族等民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系,由青藏高原不断南迁而形成的民族。清朝时的史籍记载中,拉祜族被称为“倮黑”。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称。在拉祜语中,称“虎”为“拉”,“用火烤食”为“祜”,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虎肉”。这一族名充分反映了拉祜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狩猎的民族,被其他民族的人称为“猎虎的民族”。拉祜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20世纪40年代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封建领主或地主经济,但仍有一些地区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残余,还在实行刀耕火种、轮歇抛荒的落后耕作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4122957597_1102768706_ndcncsvna3zb.jpg (63.95 MB, 下载次数: 568)

2004122957597_1102768706_ndcncsvna3z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沙发
发表于 2005-12-16 13:09:36 |只看该作者
阿昌族

20041229555510_1102768906_h1owd6m8gedk.jpg (70.09 MB, 下载次数: 544)

20041229555510_1102768906_h1owd6m8gedk.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板凳
发表于 2005-12-16 13:10:49 |只看该作者
白 族

    bai zu
   
    B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594827人。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洱海区域。从考古发掘的苍洱遗址、海门口遗址,都表明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有居民生息繁衍。他们使用磨光石器,从事简单农牧和渔猎生产,过着半穴居的生活。2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苍洱地区设置了郡县。8-13世纪,这里先后出现了以彝、白先民为主体的奴隶政权南诏国和以白族段氏为主体的封建领主制政权大理国。白族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白族人自称“白子”、“白伙”、“白尼”,汉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200412295459322_1102769514_c494izykzkpo.jpg (68.78 MB, 下载次数: 537)

200412295459322_1102769514_c494izykzkpo.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地板
发表于 2005-12-16 13:12:39 |只看该作者

保安族

bao&#39an zu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2212人。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
   
    保安族人以汉文做为交际工具。
   
    信仰伊斯兰教。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保安是由地名而来的自称,明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地区设置保安营,修建了保安城。过去人们因其信仰伊斯兰教、习俗与当地回族相近,而称其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据民族内部的传说、语言特点和类似蒙古族的一些生活习俗,可以认为保安族是由元、明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地区的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与周围生活的回、汉、藏、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他们受封建农奴主的欺压,被迫迁徙到现在保安族唯一的聚居地----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3个毗邻的村庄,当地习惯地称其为保安三庄。保安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

200412294952770_1102769051_znfblb7ipoca.jpg (67.82 MB, 下载次数: 541)

200412294952770_1102769051_znfblb7ipoca.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5#
发表于 2005-12-16 13:13:53 |只看该作者

布朗族

人口为82280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 孟高棉语族 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2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布朗人会汉文、傣文。
   
    过去大部分布朗族人信仰小乘佛教。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是中国古代濮、蒲和朴的后代。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部分人自称为“布朗”,部分人自称为“阿瓦”、“伊瓦”、“翁拱”等,汉族和傣族人称之为“濮满”、 “蒲满”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 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己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子连在孩子的名子之后。

20041229520582_1102768809_qroc6snnkg9n.jpg (65.31 MB, 下载次数: 530)

20041229520582_1102768809_qroc6snnkg9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6#
发表于 2005-12-16 13:15:03 |只看该作者

藏 族

zang zu
   
    Tibet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4593330人。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
   
    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息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地区。考古已发现旧石器、新石器和金石并用的古文化遗址。公元6世纪时,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辖了整个西藏地区,史称“吐蕃”。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对藏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朝把西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正式设官建制。清政府正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并任命驻藏大臣。20世纪50年代,西藏地区还保持着“政教合一” 的封建农奴制。1959年全面进行了民主改革,广大藏族人民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在藏族人民的努力下,藏族地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逐步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200412295431992_1102769488_wei8z7y7wci5.jpg (74.09 MB, 下载次数: 494)

200412295431992_1102769488_wei8z7y7wci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7#
发表于 2005-12-16 13:16:11 |只看该作者

布依族

buyi zu
   
    Bouye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2545059人。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其他地区、云南省罗平和四川省宁南、会理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文字方案。
   
    有少数布依族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青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200412295318138_1102769334_drv2ptdtwxwx.jpg (59.6 MB, 下载次数: 496)

200412295318138_1102769334_drv2ptdtwxwx.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8#
发表于 2005-12-16 13:18:53 |只看该作者

朝鲜族

chaoxian zu

    Kore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920597人。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

    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朝鲜族人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物质生活较好的一个民族。在我国的朝鲜族人,主要是19世纪中叶由朝鲜半岛陆续迁入的。1910年,日本帝国吞并朝鲜后,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就已达36万多人。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角,被誉为“东北三宝”。敬老爱幼是朝鲜族人的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9#
发表于 2005-12-16 13:19:41 |只看该作者

傣 族

dai zu
   
    D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025128人。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 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 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白衣”等 ; 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人过去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族人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有本民族的历法----傣历,有著名的叙事长诗,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充分体现了傣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情。傣族人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发达,还适宜种植甘蔗、咖啡、剑麻、香蕉、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西双版纳的密林中,有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被称为生物王国,现已成为中国有名的旅游圣地。

200412295518601_1102769563_vpfbn99vy5xq.jpg (65.6 MB, 下载次数: 492)

200412295518601_1102769563_vpfbn99vy5xq.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10#
发表于 2005-12-16 13:21:16 |只看该作者

德昂族

de&#39ang zu
   
    De&#39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5462人。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

    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大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文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就是德昂族的先民,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召、大理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德昂族绝大多数与景颇、汉、傈僳、傣等民族交错分寨杂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从古时候起,饮茶就是德昂族人的一个嗜好,因此他们善于种茶,家家都栽有茶树。过去在居住地区受到其他民族的歧视,被看作是低下民族,解放后改变了这种情况,和其他民族一样有了平等的地位。解放后统称崩龙族。在本民族的要求下,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为德昂族。

200412295444580_1102769502_tqh7wy3netsc.jpg (64.96 MB, 下载次数: 481)

200412295444580_1102769502_tqh7wy3nets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23 06:20 , Processed in 0.0816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