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zztitc 于 2016-12-17 10:19 编辑
PPP项目选择决策的优化
PPP是一种政府治理理念的提升
从宏观层面来讲,PPP是一种政府现代治理理念,在中国已成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
从微观决策来讲,要实施好一个PPP项目,应该解决怎样多快好省地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PPP的核心是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利用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一起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将过去单一由政府提供方式,改成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形成合力来提供。
PPP的物有所值、利益分享、风险分担、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开透明等特点,有利于帮助政府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
PPP方式的优点
一份研究报告表明,英国75%的项目采用PPP方式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从预算和工期角度,80%能够按计划来完成。
在中国,以前是政府单方面主导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很多项目都超工期、超预算。加拿大在“2013年政府经济行动计划”中要求,凡是申请联邦政府支持的、投资超过1亿加元、申请省一级政府支持的、投资超过5,000万加元的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必须进行PPP模式适用性评估。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理念。
全球PPP热潮
近些年,形成了全球PPP热潮。
G20在谈基础设施建设,在谈PPP,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全球基础设施中心”;APEC,也在大力提倡PPP,通过了《APEC基础设施公私伙伴合作关系项目实施路线图》和《通过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促进基础设施投资行动计划》;世界银行在2015年4月正式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力推PPP;联合国多个机构(如联合国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也在推动PPP;2016年4月更是召开了首届“全球基础设施论坛”,在这个论坛上,全球第一次9大多边开发银行行长和联合国秘书长开创历史性合作,并且形成了宣言,要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推广PPP模式;在今年杭州峰会上,形成了重要的成果,中美双方签订协议,两个国家利用多个场合、渠道来推进PPP。
从全球的PPP发展潮流来看,PPP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是一种政府现代治理的理念。
对于中国来讲,PPP在中国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变革,而不仅仅是一种融资的手段。中国在宏观层面,把PPP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一种具体的措施;在中观层面把PPP作为推动行政体制 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推力;在微观层面,即项目层面上实现物有所值。
政府推进PPP的战略步骤
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示范项目。
一是从中央到省市都建立了PPP管理机构。
二是大力推动第三方咨询机构市场的发展,使中国短期内形成了一批很有能力的咨询机构。另外开展了多层次,在不同领域开展培训。
三是通过示范项目,使得我们想做PPP的人,能在身边找到榜样。也希望摸索一套适合于中国开展PPP的模式,进而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进行推广。
我们在推动新一轮PPP伊始,在做顶层设计时,例如编制PPP操作指南、设立管理机构,就充分借鉴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的PPP实践经验,使得我们出台一些政策指南、开展相关活动等能够与国际PPP实践接轨。
PPP项目决策程序应该这样
首先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来决定一个项目要不要上。如果决定要上了,再考虑以什么方式上,是用传统方式还是用PPP方式,这时,就应该进行PPP适用性评价。其中的关键考量是物有所值
评价和财政可承受力论证。
前面提到的加拿大政府的PPP模式适用性评估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项目准备阶段非常关键,这阶段的工作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涉及面又很广,包括工程、经济、法律、商务等等,在这时应该发挥专业咨询公司的作用。中国的PPP发展这么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个繁荣的PPP咨询市场。
在一个PPP项目的准备阶段,采购环节是又是重中之重。中国推出了五种采购方式,根据PPP项目的特点,又特别强调竞争性磋商方式的应用。这种方式对PPP项目是非常合适的,同时对各参与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PP模式适用的领域
地方政府在开发PPP项目时,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
发达国家过去的PPP项目主要是经济类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等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类基础设施项目,如医院、学校、养老院等等。
中国的情况是,前些年也大力发展了经济类基础设施项目。现在,随着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实际问题,对卫生、医疗、养老、教育、体育等方面的需求很大,社会类PPP项目越来越多。就地区而言,中国沿海地区对社会基础设施项目的需求在大量增加,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向上发展的阶段,经济类基础设施项目的需求相对更大。
file:///C:\windows\TEMP\ksohtml\wps8101.tmp.png
采编部电话:010-68580916 投稿邮箱:cgpm@vip.sina.com 发行部电话:010-68585928 发行部邮箱:zfcgfxb@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