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财政信息化人才紧缺隐忧  【转贴】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6:2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财政信息化人才紧缺隐忧

中国政府采购网 2014年07月24日 11:12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财政信息化建设涉及诸多流程的优化,业务和技术细节要求精准,再加上有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相关人才的匮乏正在成为制约其进程的重要因素。

信息化建设不算难事,最头疼的就是人才问题。这是不少地方财政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心声。

矛盾:要求攀升与技能退化

目前来看,财政信息化的操作事宜主要由财政部门内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承担。他们不单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要深刻理解各项财政业务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具备良好的上下内外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财政部印发的《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是,构建覆盖全部流程的完整业务生产系统,实现业务管理的有效控制和及时反馈;建立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和无纸化;发展全国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各级财政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可想而知,在财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打通多少关节,有多少关系需要协调,内有各业务处室,外有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软硬件厂商等。

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毛华扬是在信息化领域深有研究的专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信息化人才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信息技术人员在进入财政系统后,由于体制等原因,往往失去再学习的动力,也很少有激励机制促进这些信息技术人员的提升。而且由于分配给信息技术人员的编制较少,团队力量较弱;另一方面,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在系统内地位不高,属于服务部门,他们甚至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这些信息技术人员自然就不思进取,或转学其他业务知识,或寻找机会转岗到具体的业务部门。

黄自福所在的公司负责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相关软件系统的研发,这位部门负责人经常到各地宣讲有关知识。他告诉记者,人才紧缺是各地财政部门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突显出来的较大问题,这在各区县表现得尤为明显,毕竟计算机人才更愿意到大城市寻找发展空间。

现状:开展项目培训和对接

到底目前各地是如何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的?答案是,开展项目培训和对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陕西省今年为了推行惠民补贴资金一卡(折)通兑付方式改革,开展了大规模的业务培训,要求市县区财政加大对县级主管部门及乡镇基层具体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其熟练掌握信息采集、分户清册编录和数据资料传输程序等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要求,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人才培养离不开领导重视和组织保障。据湖北省十堰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04年起,该市财政局就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财政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经费,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9年,市财政局将财政信息中心纳入财政机关管理,赋予行政管理职能,更名为信息科,调整信息化机构和队伍。

为让信息技术人员尽快适应现代财政管理的需要,十堰市财政局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操作技术培训、应用培训30多期,培训200余人次。现在财政网络维护、数据库维护,小型机日常操作和管理,网站开发和管理,全由财政内部信息技术人员负责。据悉,十堰市是湖北省惟一没有将网络服务外包的地市,其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除了财政部门组织培训,软硬件厂商也会助力财政信息化人才培养。黄自福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每到一个省实施系统,省财政厅多会派出2名工作人员与我们对接,通常来说,一名来自国库处,一名来自信息中心,我们称之为系统管理员,当然他们最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毕竟,如果系统实施工作完全交给厂商来做,有些不现实,一是由于工作上的不便,二是涉及密码等安全问题。

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经过一两个月,系统管理员能熟悉了解这个项目;一两年之后,他们就能掌握基本的操作和维护,譬如实施一项测试,反馈结果,然后进行调整。黄自福表示,在这个岗位上,系统管理员能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县区,很难找到合适的系统管理员,财政部门的系统实施要靠软件厂商全程来维护,好在其系统也相对简单。

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要让财政信息化人才培养跟上财政信息化的步伐,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对此,毛华扬给出的建议是,建立信息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和职称待遇机制,让其具有奋斗目标,让其觉得奋斗也能给自己带来价值。解决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原动力,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关键。

此外,要建立市场化的人才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打破铁饭碗,实现真正的可进可出。这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激励信息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使不合格的人员实现流动。同时,可根据需要动态招聘社会技术人才。

每年要根据技术的需求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组织财政人员参加计算机培训班和有关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用,并让其与考核、职称挂钩,以培养财政信息化骨干力量。毛华扬表示。

当前,服务外包是趋势。毛华扬认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紧缺的问题。财政部门只设置规划、组织的岗位,对软件设计、服务、运维实行社会化。具体要建立服务标准、资质要求、保密要求、技术要求,以培育财政信息化服务市场。因为市场化的机制会提高服务的技术水平,减少总体成本。如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在信息化方面主要是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财政数据安全,财政部门可以制定外包服务商开发运维人员管理体系,让其树立专业服务理念,明确服务范围,细化服务流程,建立起对开发运维人员的科学考核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及时响应技术服务请求。

当然,要使人才培养走向标准化,财政信息化首先要实现标准化。毛华扬就此表示,应根据国家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和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网络、业务软件、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统一技术标准。各级财政部门在建设网络、数据库、业务软件和实现联网的过程中,在用户界面、交换格式、网络协议、分类编码、应用接口等方面,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性和各种上网信息的有效性。

保存时间:2014/7/24
原标题:财政信息化人才紧缺隐忧
http://www.ccgp.gov.cn/llsj/llts/201407/t20140724_3634594.shtml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汪才华 + 5

总评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6-2 16:49 , Processed in 0.0642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