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棱镜门”折射信息安全5大盲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8

积分

侠客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1:38: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棱镜门”折射信息安全5大盲区
2013-06-24 20:50:20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第297期


“棱镜”项目的曝光为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暴露出我国企业信息安全至少存在5大盲区,导致企业网络时刻处于高危状态,企业的商业机密随时可能被黑客、竞争对手窃取,甚至一些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数据在不知不觉间被匿名第三方备份。
“棱镜门”折射信息安全5大盲区


■ 唐威

“棱镜”项目的曝光为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暴露出我国企业信息安全至少存在5大盲区,导致企业网络时刻处于高危状态,企业的商业机密随时可能被黑客、竞争对手窃取,甚至一些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数据在不知不觉间被匿名第三方备份。这些后果轻则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重则威胁国家安全。

盲区一:国内政企盲目选择国外电子产品

目前,国内政府和企业对外国品牌的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产品过分依赖。据媒体报道,涉及“棱镜门”的思科产品在国内163、169两大主干通讯网络中占据了70%以上份额,把持了所有超级核心节点。很多政企选择信任外国产品都是出于高性能的考量,然而不知不觉间,这些外国厂商却成为了企业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

无论是电子设备厂商还是信息技术厂商,都是有国籍的,但是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产品却没有国界。从技术角度来讲,任何电子信息类产品都有被植入后门、窃取用户情报的可能。厂商一旦受到来自国家或竞争对手的压力,就可能会铤而走险。

盲区二: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本为零

当前国际信息对抗日趋严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然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信息安全建设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简单安装杀毒软件的层面,这是远远不够的。杀毒软件只能解决病毒相关问题,却不能解决由系统管理不严、员工操作不当和黑客入侵引发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只是用信息安全产品搭建一个堡垒,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只有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制度相互配合,才能避免核心机密被类似“棱镜”项目所窥视。

盲区三:BYOD将成为企业信息安全的致命伤

BYOD是指企业允许员工将自有的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接入企业内网。目前在国内,很多企业鼓励这种行为,多数是出于方便办公、节约办公成本的目的,然而这样的做法却使得办公数据与私人设备的物理边界消失,使得员工和外来人员可以随意接入企业网络,拷贝机密文件。

美国情报机构拥有非常完备的信息保全制度,但仍无法拦住斯诺登将机密文件拷贝至自己的设备,这与BYOD不无关系。由此可见,拥有周密制度的专业机构尚且无法规避信息泄露,国内毫无防御方案的企业,更时刻面临着信息安全危机。

盲区四:新科技、新应用隐藏巨大风险

近年来,新科技、新应用发展迅速,这也为企业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未知风险。举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黑客或企业内鬼可利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全程监听企业内部的信息。同时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又能使用自己的网络,将监听到的信息随时上传至互联网。所以,即使不接入企业内网,黑客、企业内鬼及竞争对手(或国家)的情报部门都可能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获取企业机密情报。类似电影《007》、《碟中谍》的窃密桥段,现在已成现实。

盲区五:云端服务器风险不容忽视

“棱镜”项目中,美国有9家互联网巨头向情报机构开放了服务器,以便监视个人、企业及他国的互联网行为。

云技术应用带来的巨大安全风险由此可见一斑,云技术以节省本地资源、运行速度高等特点受到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追捧。这项技术,需要企业将用户信息、办公系统,乃至商业机密上传到云端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然而,一旦云端服务器遭到黑客入侵,或服务器和云端系统供应商在系统中留有后门,企业信息安全将成为一纸空谈。

“棱镜门”事件揭露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我国及他国从事网络系统监听、渗透,然而,这很可能只是美国对全球信息控制的冰山一角。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棱镜”给政府、企业及个人上了一堂现实版的信息谍战课。

为了不再成为高科技信息战中的牺牲品,大至国家,小至企业和个人,都应全面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拥有敏感信息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便在日益激烈的信息战争中获取优势。

(作者系瑞星公司安全工程师)

责任编辑 lilei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第29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7 07:47 , Processed in 0.0658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