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作家韩素音11月2日在瑞士去世 享年96岁 【转贴】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7:2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著名作家韩素音112日在瑞士去世 享年96

凤凰网 20121103 11:36 来源:凤凰网综合

(凤凰网文化讯)据海外媒体报道,曾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的著名作家韩素音在当地时间112日中午于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

韩素音.jpg

韩素音(19172012),英籍华人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ElisabethComber)的笔名,原名周光瑚(RosalieElisabethKuanghuChow),1917912日生于河南信阳。韩素音是汉属英的音译。意思是她这位汉人已入籍英国。她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体裁有小说和自传。

身世及成长客家人,祖籍广东五华县水寨镇,周氏仁德公第22世孙。父亲周映彤出生于成都郫县,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

1931年,还没满15岁时,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1933年周光湖入燕京大学学习,1935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学医。1938年回国,同年和国民党军官唐保黄结了婚,后者于1947年战亡于辽宁新丘。1944年留学英国伦敦,1948年毕业,返回香港从医。1952年周光湖嫁与出版商康柏(L.F.Comber),改名伊丽莎白·康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柔佛州,韩素音继续行医;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两人离婚之后她嫁与印度军队上校,曾在班加罗尔居住过一段时间。

有人说,韩素音一生倔强的性格,可说是来自父母的遗传。作为一个欧亚混血儿,她天性里就有着不安分的因子。

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总是想当医生。1931年,还没满15岁的韩素音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两年后,她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读书。1935年秋,她获得奖学金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继续她的学业。在比利时留学期间,韩素音渐渐对文学产生兴趣。自由大学是欧洲比较进步和开放的大学,一些被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欺凌的犹太人子弟,也准许在这里读书。该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当年潜心医学专业的韩素音,空闲时间却多在图书馆看闲书,阅读了不少西方名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韩素音闻讯后既惊诧又悲愤。在多次参加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大使馆组织的演讲会、讨论会和系列爱国集会后,她决定回国。她写道:中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像大多数那个大时代的海外爱国青年一样,她毅然放弃赖以继续学业的奖学金和做医生的美好前途。回去,回去,回到我的中国去!现在我知道,没有什么别的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感情经历韩素音的感情生活,其实比小说还要传奇。她一生有过多次感情经历,以及3次过程结局迥异的婚姻。在布鲁塞尔留学期间,她曾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男友。因为回国,这段感情无疾而终。1938年她在从马赛取道香港回国的海轮上,遇上生命中的第一位丈夫。这段开始甜蜜、后来苦涩的情感经历,成为她此生中最不愿回首的痛楚。

当年韩素音归国的目的地是当时被称为抗日堡垒的武汉。在轮船上,她认识了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唐保黄。两人在旅途中一见如故。唐跟她大谈抗战,表示不惜为拯救祖国而捐躯。唐的慷慨男儿气息深深吸引了韩素音。于是他们相爱了,很快地,就在这年中秋节结婚。也因为两人在婚前缺乏真正了解,婚后不久两人的感情就出了问题。唐经常谩骂殴打她,夫妻同居一室视若路人。唐反对她去做救护工作,要她做一个本分的家庭妇女。

韩素音为了寻求精神寄托,于1940年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榕梅,空闲时间写日记、回忆录自我安慰。在这期间,她写出处女作《目的地重庆》初稿。她把初稿请在成都助产学校任职的修女玛利安修改。1941年夏,玛利安帮忙把韩素音写的文稿带到美国去发表。1942年末,英文版《目的地重庆》出版。就是这本《目的地重庆》,激励韩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但也正是这本《目的地重庆》,触怒了丈夫唐保黄。唐大骂她不守本分,写书抛头露面,还殴打她……

1941年,唐赴英国当外交官,韩素音随丈夫前往英国。1945年唐回国参加即将爆发的内战。她没有同他一道走,继续留在英国攻读医学专业。1947年唐死于东北战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10年婚姻生活。

1952年,韩素音嫁给了英国出版商唐柏,改名伊丽莎白·唐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继续行医,还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后来两人离婚。之后,韩嫁给了当年印度军队的一位上校。她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陆文星。他们育有3个印度血统的孩子,现都已在印度成家。

韩素音和陆文星的相识也颇为传奇。19561月,她接受印度总督、前香港总督马尔科姆的邀请,去印度新德里度假,而后又去南亚一带旅游。在印度总督的官邸里,韩素音见到印度总理尼赫鲁。随后不久,印度官方向她提供参观的新项目中,有一项是参观尼印公路风光(由印方捐建),向导是印方负责人陆文星。陆文星出身名门,父亲为一所大学的校长。1993年,韩素音回成都访问时,跟当地的媒体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60年,印度为中印边界一事要攻打中国,派一位高级军官领兵前往印中边界,可这位军官说: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他的上级对此十分气恼,严厉地对他说:你若不去就撤了你的职!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这个故事中的那位高级军官就是韩的丈夫陆文星。

晚年,韩素音和陆文星定居在瑞士西部的小城洛桑,夫妻俩感情很好。平常,他们各做各的工作,互不干扰;韩每年有7个月在世界各地访问、演说,陆则埋头干自己的技术工作。200316日,陆文星因病辞世。成就及荣誉15岁时在协和医院做打字员。后到燕京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医。1938年回到中国。

19391942年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与他人合写一部小说《目的地重庆》。194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51963年在马来亚开设光瑚药房。19601963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现代亚洲文学史讲师。1964年开始写5部传记性著作:《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凤凰的收获》,成为职业作家。她常到美国、德国、瑞士等20多国讲学和游历,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改革、宗教、民族、青年、妇女、知识分子等问题,写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文章著作。还有《早晨的洪流》、《中国,2001年》、《餐风沐雨》、《回面》、《拉萨,开放的城市》等著作。

韩素音1952年的自传小说《AMany-SplendouredThing》曾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恋》(LoveIsAManySplendouredThing)。

1956年以后以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韩素音多次访问中国,并出版关于中国及中国领导人的著作,用英文、法文写作。韩素音现居瑞士洛桑市。

曾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的著名作家韩素音在当地时间2012112日中午于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韩素音 陆文星 1941


保存时间:2012/11/3
原标题:著名作家韩素音112日在瑞士去世 享年96_文化频道_凤凰网
http://culture.ifeng.com/whrd/detail_2012_11/03/18803252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2-25 23:36 , Processed in 0.09056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