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了解公共资源交易吗? 江顺龙 中国政府采购杂志  【转贴】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08:51: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了解公共资源交易吗?






原创 2016-01-04 江顺龙 中国政府采购杂志 中国政府采购杂志

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由财政部主管、经济科学出版社主办,接受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的政策与业务指导,以指导宣传、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搭建政府采购信息交流平台为宗旨。


基本概念及属性

(一)资源的概念。


资源(哲学的定义),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认为,资源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包括数量要素和水平要素,数量要素是指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总和,包括劳动者(主体)、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劳动对象/客体)、生产设备和工具(劳动手段/手段),其中,自然资源和部分原材料应属于公共资源。水平要素是指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组织管理和要素配置(如三个和尚没水吃)、技术水平(技术进步增大效用或减少成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方面的总和。


新的资源观,即资源系统观指出,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在资源管理中,要处理好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二)公共资源的概念。


公共资源(科技名词的定义)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不可能划定所有权或尚未划定所有权从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经济学上,公共资源具备竞争性,不具排他性。


直观地说,公共资源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法律上不属于个人或组织的全部资源,如公路、桥梁、河流、港口、水源、航道、森林、矿藏、空气、阳光、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文化典籍、科技成果等。在许多文献或资料中,公共设施和公共权力都统称为公共资源,其实,是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公共资源赋予更多的内涵。


马壮昌(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文中对公共资源作出新的定义,是指政府掌握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它包括政府支出、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以及由于社会管理形成的专有权益。是社会共有的生产或生活资料,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是如此定义公共资源的,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被授权的组织所有或者管理的,具有公有性、公益性的资源。以上两种定义,都强调国家对公共资源的强化管理行为,后者只强调公共性特征,忽略了公共资源的某些经济属性,即财产权特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共资源,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被授权的团体组织所有的或者管理的,具有公有性、公共产权性的资源。这样的表示,既强调国家管理的强制性,也强调其公共性和具有商品交换价值的特性。


公共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更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管控。随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渡,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成为决定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所说,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经反复讨论和研究,中央认为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这是全党对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认识上的进一步提升。


(三)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


公共的概念是相对私有概念和公有概念而存在的。它介于私有和公用之间,属于某一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公共资源既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公用性,又具有占用意义上的非排他性,同时又具有使用上的竞争性,为任何一个群体成员所使用就会妨碍其他群体的使用权。例如,跳广场舞的大妈,除了占用场地外,其噪声还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共资源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更具有经济属性。包括供需特性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产权属性。


1.供需特性与市场失灵。供需特性是指公共资源除了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给消费者之外,其特性也决定了有一部分以非市场的方式供人类消费与享受,例如,阳光、空气、水源、土地等的供给。随着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日益严峻,非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这种非市场供给和市场供给过程的无效部分都是因为市场失灵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是自由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比如,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性存在、信息不完全等。如果从公共资源的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生态效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考察资源的代际配置效率,公共资源市场失灵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也更为严重。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的现象。外部性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负外部性导致供给或消费过度,市场主体通常根据自身的微观经济成本,不考虑环境等外部成本,安排生产经营,导致产量远远超出有效产出水平,此时,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或生产要素是低效或无效的。例如,上游企业污染水体、采矿破坏植被、汽车尾气排放、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等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种外部不经济性客观上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正外部性导致供给或消费不足。由外部性所引起的供给过度或不足、消费过度或不足都是资源浪费,都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与私人物品相对而言的,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许多公共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从社会效率的角度看,完全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是非常低的,即使是在一个充分发展的私有市场中,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仍然是无效率的,而且这种假设本身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故此,必须有政府的干预才可能提高效率。这也表明政府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产权“招、拍、挂”等制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由于私人物品产权明晰,经济主体完全通过市场来交易的效率是最高的,所以,私人物品交易最有效的方法是完全放开、由市场自行运转与管理。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无法由市场直接进行,市场面临失灵的问题,只能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但是,政府干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另一方面却面临着政府失灵的困扰,如寻租现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政府干预带来的一个显著问题,政府借助于法律和行政权威,运用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就能产生租金。计划经济就是政府干预过度扩张到私人物品领域,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的制度结构,客观上要求进行市场化改革,改革的程度就是以政府退到公共领域为限。


在公共物品管理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那些可以发挥市场功能的经济领域,或者是通过一些办法能够促进市场运行的地方,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反之,在那些不能依靠市场调节的领域,政府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


4.产权属性。财产权的定义:一系列可以把某种权利让渡给财产所有者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回报的专有性、可分割与让渡性。对于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来说,当某项权利具有排他的特性时,该项权利就是私人财产权。这种情况下,就存在相应的市场,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就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某些公共资源,其产权特性就不存在上述财产权特征,就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不存在排他性产权的情况下,往往存在公共产权或开放产权。我国土地、矿产、水、森林、环境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都是名副其实的公共产权资源。这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问题在于此类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不明晰。在实践中,将所有权与使用权、收益权相分离的产权解释也适合于公共产权资源的管理。


公共产权资源的产权属性可以进行分解,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经营权和收益权可以转让给私人,这样就使得公共物品产权明晰,其经营权和收益权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实现,因而,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政府失灵的问题。公共资源产权分割与出让的前提,是要正确评估其价值,还需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产权价格机制实现公共资源产权分割与出让。


对不同经济属性的公共资源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工具来管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是摆在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制定者和学者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中国经济崛起过程必须解决这个资源环境瓶颈问题,是政府推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的关键课题。


(四)市场的概念。


市场,是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具备两种涵义,一是交易场所,例如,传统的赶集农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二是交易行为的总称。
杰罗姆·麦卡锡《基础营销学》的定义:市场是指一群具有相同需求的潜在顾客。他指出市场应有三种涵义: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五)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概念。


要理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平台?按照字典的解释,平台有几个含义:


1.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
2.晒台、阳台、观景台;
3.作业平台,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固定、可移动或升降;
4.建筑类,供使用者生活或工作的水平的开放式建筑空间或建筑体,或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顶层屋面或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5.指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
6.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的环境或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在这里“平台”应该属于以上解释的第5、第6个含义,梁戈敏认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相关信息数据的聚集、散发和处理;市场展示作业平台;合同授予内部决策作业平台;内部监督作业平台。就场所内涵和操作环境的功能属性来说,是一种工具。政府可以自建,也可以租用。从长远看,按照“小政府大市场”原则和“市场优先”原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及其所需的服务应当交由市场主体供给效率更高。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一提起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信息化网络平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以此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全部内容,恐怕是有偏差的,至少不够全面,忽略了一直使用至今仍存在的实体平台(交易场所)。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应该理解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或操作环境,或者支撑手段),相当于人体的“神经系统”,连接和协调各个功能系统和器官,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信息化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基于互联网络技术,有业务操作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2.交易系统运行功能,通过交易互动形成价格,可在公共交易平台上搭建,也可以联通其他专业平台实现交易。
3.具有监督功能,各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本行业领域交易情况,更重要的是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成为“透明的鱼缸”,实现“阳光交易”。
4.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交易信息发布、反馈、统计等功能。
5.诚信综合评价系统,具有诚信信息采集、应用、查询、统计等功能。
6.开放的,联通各专业交易平台。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较为全面的表述,应该是满足不同交易方式的公共资源流通组织过程所需的条件和环境,具有有形与无形、实体与虚拟交易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形成功能互补、虚拟与实体并存的交易环境,包括交易信息交互管理、诚信信息管理、可供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操作管理等功能的平台。应包括交易见证活动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设施等实体环境,也应包括电子交易网络信息化等虚拟环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互相依存的,随着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达到利益最大化,建立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沙发
发表于 2016-1-5 08:55:32 |只看该作者
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交易方式。


交易方式,是指交易过程中双方采用的各种具体做法,是交易双方联系的手段和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换活动。是交易的成交方式。可分为集中竞价、拍卖、双边协商及多边撮合等。


演变过程,交易方式是随着商品交易的产生而产生,是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易实践中,根据不同商品、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以及双方的不同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育和完善的。任何一种交易方式都是与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交易方式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演变过程的一般表现:从野蛮到文明、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以适应多品种、大批量、远距离商品流通发展的需要。商品交易方式既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历史范畴。
交易方式的作用,交易方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合理的交易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对流通的发展、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经营主体的合理定位,交易方式决定着流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经营目标、经营对象、经营范围与经营规模的合理定位。合适的交易方式的选择,既有利于其经营定位,又有利于发挥其经营优势,完成其经营使命。


(2)有利于流通组织形式的不断演进,交易方式与流通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组织形式的变化与演进不仅可以同商品经济的发达水平与发展阶段相一致,而且还必须与交易方式的内在要求相统一。交易方式决定流通组织形式,推动着流通组织形式的演进与变化。超越生产力水平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组织形式既不能创造出相应的交易方式,也不可能带来较高的流通经济活动效率,它所能带来的只能是流通成本的上升和流通效率的下降。


(3)有利于实现经营目标,任何一种经营目标和战略决策都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销售量为目的,并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和经营形式来实现的。交易方式是直接为经营目标服务的,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4)有利于扩大流通规模,买卖双方总要借助于一定的交易方式进行商品买卖的拓展与推进,交易方式直接影响到交易过程和结果。扩大商品流通的规模必须灵活运用各种交易方式,以达到预期目的。


(5)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循环,不同交易方式下的商品流通速度存在着差异。交易双方共同需要的、与交易对象和范围等相称的交易方式,有助于商品迅速地完成整个流通过程,加快流通的循环速度。实践中,为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往往将多种交易方式配合起来使用,如批发与零售、经销与代销相结合比单一交易方式的好。


(6)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规范的流通秩序能为流通主体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与空间,而无序的流通会带来经营的混乱、恶性的竞争。市场无序、交易混乱主要表现在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非程序性,导致流通失控、盲目竞争、欺行霸市、非法经商,呈现无政府姿态。任何一项交易规则和惯例,都是对既有交易形式的总结和规范。这些交易规则和惯例可升级到法则和条例,用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交易主体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或成为贸易惯例,作为交易准则。科学的流通经营形式和交易方式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促进文明经商。


(7)有利于稳步提高流通绩效,市场主体通过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不仅可以方便交易完成,而且可以使买方和消费者获更多的让渡价值,吸引更多购买者,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量。


新的不同形式交易方式的特点:


(1)随着生产发展、社会分工、科技进步,各种功能的交易形式日益多样化,交叉运用,更加灵活;
(2)因竞争加剧,为降低费用、扩大销量、增加利润,人们不断发明风险小、收益大、可行性强的交易形式;
(3)电子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催生新的交易形式,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形成功能互补、同时并存的交易链,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易方式体系。
交易方式的选择:在具体的交易活动中,到底选择哪一种交易方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效益最优化的原则。


公共资源交易方式:列入进场交易目录的公共资源应当采用招标、拍卖、竞价、挂牌、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交易。合肥市把交易方式写进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用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交易主体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各省市已出台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中,都对交易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市场的本质。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是一只隐形的眼睛,使得远隔千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可以进行分工合作,相互提供服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市场可以分为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两类。随着社会交往的网络虚拟化,市场不一定是真实的场所和地点,当今许多买卖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淘宝网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商圈,有C2C(消费者间)、B2C(商家对个人)的交易模式,与淘宝网类似的还有天猫、京东商城、58同城、赶集网等网上商城。


1.市场的逻辑,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认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她)必须首先使别人幸福,这就是市场的逻辑。对于市场的逻辑,各派别达成的共识是:人类是追求更好的生活。通俗地讲:利己先利人;你有利己之心,必有利人之行。


市场是使人幸福,可以给人带来幸福的机制。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戏规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公平的一种制度。它能够创造财富,使得蛋糕变得越来越大。


2.强盗逻辑,就是剥夺别人幸福,使自己幸福。不增加总量,甚至减少总财富,但改变了分配格局。


3.丝绸之路(通常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习近平总书记20144月出席核峰会、访问欧洲四国、欧盟总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活动中,一直强调要积极探讨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指出,今年还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根据李克强经济学(巴克莱资本创造的一个新词),李克强时代的任务就是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


4.亚太自由贸易区。201411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结束,会议通过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这是两份成果文件。APEC各成员在会上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这是朝着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标志着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正式启动。这是以市场逻辑为主导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指出,从理论上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新的定位,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修改的意义重大,进一步处理好“市长”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国防、环保),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习近平总书记还说,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树立


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抵制消极腐败现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由此,不难理解,公共资源交易必须由政府管控,其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建设、管理必须由政府主导,在此基础上的交易活动应该放开由市场主体主导,真正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三)怎样理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1.资源配置(张国忠,哈尔滨金融学院教授),就是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合理有效地安排到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使这些产品和劳务最大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资源是稀缺的和可配置的。稀缺起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和相对的)。稀缺的意义,决定人们的自利心理和行为;选择不同的利用资源的方式会导致资源的稀缺,比如水缺时,用来灌溉还是造纸?一块地,种水稻还是盖楼房?一位博士毕业后,到银行工作还是当教师?以上选择前者必然导致后者的稀缺。


结论:人们追求约束条件下(法律、资源、技术等约束)的利益最大化。


2.资源配置方式。


(1)计划方式:根据既定的消费者的各种需要,指国家的资源安排到各种产品的生产上,生产出产品分配给消费者。这是配置方式是由计划者主导,是看得见的“手”,就像给你什么样的面包,不管是否合你口味,你只能接受,从这个角度看,存在强盗逻辑的分配方式。


(2)市场方式:消费者到市场上购买商品形成需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购买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卖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要,获得利润。这种配置方式是由消费者主导,是看不见的“手”,自由买卖,就像消费者自主选择可口面包,面包商必须用更好的技术、工艺、设备和师傅,生产最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经营不善的面包店只能关门或转行,如此,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就提高了,消费者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这样,市场自动自主地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原因,道法自然,因势利导。


(四)如何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1.完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统一,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和自然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等主要部分。资金是资源之源,资金配置到哪里,其他要素也配置到哪里。资金如水,逐利而动。
资源配置机制:消费者选择→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源。


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是要整合分散在各行业的要素市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规避权力寻租现象,防止腐败发生,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2.转变政府职能。


(1)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规定不开放的或不经允许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例:新闻出版、色情行业、军火、毒品。各市场主体可自由进入清单以外的领域和行业,约束住有形之手,释放出无形之手。如上海自贸区:审批→登记(体现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190项(改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190项以外的领域和行业可以自由进行投资经营。


(2)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条块分割),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借助行政力量、拼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血仇暴力恐怖等)。


(3)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诚信记录、奖惩档案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国家层面已着手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利用产业政策的税收、利率和控贷制度,淘汰劣质企业)。核定产品标准(大米大豆产品标准、大学毕业生的标准、课程标准等,杜绝假冒伪劣毒产品入市)。


(4)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通过由市场供求形成的、反映商品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央视报道星巴克咖啡价格引起的口水战,成本不足5元,售价27元,有网友认为,消费是你情我愿,爱喝不喝,没什么不对;另有人认为,成本低卖高价是欺负人;还有人认为价格高是因为消费者呆的时间长,铺租高。需求缺乏弹性的物品,应由政府控价(医药、盐、粮食等)。提高政府定价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主要范围在重要公用事业(自来水、天然气、公共交通)、公益性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园林绿化)、网络自然垄断环节(如电网架设、自来水管网铺设等)。


(5)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经营性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使之面向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把体制内的经营性单位变为体制外的,将单位内办食堂的变为开饭店的,彻底改变“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办事格局。


整合分布于不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属下的交易市场和机构,就是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


(6)减少行政审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砸权力的饭碗——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背后是世事洞明的理论定力。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经常提到: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就是构建大市场、小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指出,取消审批制度后,GDP可增加30%,政府腐败可减少50%。减少行政审批,由市场自行决择,可以避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社会管理格局。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本文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文章有删节,原文刊登于《中国政府采购》杂志2015年第11期。)

采编部电话:010-68580916
投稿邮箱:cgpm@vip.sina.com
发行部电话:010-68585928
发行部邮箱:zfcgfxb@sin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好友

295

积分

侠客

板凳
发表于 2016-1-5 10:11:29 |只看该作者

Re:你了解公共资源交易吗? 江顺龙 中国政府采购杂志  【转贴】

看看,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6-28 10:23 , Processed in 0.0619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