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8-12-10
- 最后登录
- 2021-5-11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6132
- 精华
- 10
- 帖子
- 792
|
药企利润进入下行通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沈玮)
“浙江基本药物招标价格出来了,一个字,惨!”从容投资合伙人及基金经理姜广策表示,今年以来在政策压力下医药行业进入利润率下行通道,行业整体PE还将下降。
国家发改委8月7日又下发通知,将从9月1日起下调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4%。这是自1998年至今,国家发改委第28次通过行政手段对药价进行调整。
“原本以为蜀中事件之后,基药招标的价格会有所提高。但现在看来,改善不是太明显。”8日,一家品牌药企负责人表示,种种迹象显示,以低价中标为特征的“安徽模式”正在向全国复制,而增加了质量权重的“上海模式”却难以复制。
“安徽模式”广泛复制
“双信封”招投标的安徽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鼓励企业低价投标,主要内容是采用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的“双信封”招标方式,技术标评审合格的进入商务标评审,商务标评标中以最低报价确定拟中标药品。
在安徽省的基本药物招标中出现了很多超低中标价,如复方丹参片(薄膜衣片,120片/瓶)的中标价为2.99元等。据浙江医药行业协会调研报告,安徽中标的863个品规,单价1元以下的占20.9%,5元以下的占66.9%,10元以下的占82%。这些“价格虚低”的药品,有的中标价甚至低到如果按药典标准生产,根本无法补偿原辅料及包装成本。
2011年5月,靠低价中标的“普药大王”四川蜀中制药被爆出质量问题,国内六大协会随后又联合上书国务院医改办和卫生部等部委,要求完善“双信封”制度,增加质量权重。这被认为是“安徽模式”施行至今遭遇最大挑战。
与安徽模式不同,“上海模式”采用了综合评价的方法,加大质量权重,质量分占七成,价格分只占三成,还进行了区别定价等质量层次划分。而外资药企也在上海基药招标做了很大让步,中标品种整体降幅甚至逼近30%。
然而,正在征求意见稿的广东省基药招标以及刚刚出炉的浙江基药招标结果,沿袭的还是“双信封”和“低价”模式。
上海模式之所以不同,除了当地政府财政实力更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海外地病人很多,很多外地医保投入也在上海进行了使用。这是上海独特市场需求。
对于所谓“低价中标”品种,国家药监局相关人士则表示,特别要对低于成本价投标的基本药物作为重点进行监管,确保基本药物安全。
行业利润下滑
截至8月7日,已有三分之一的医药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中期业绩报告,受到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的双重夹击,上半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但利润增长急速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03%,达到6563.31亿元;累计利润总额达656.68亿元,同比增长21.67%。
与2010年上半年医药行业累计利润37%的增幅相比,今年上半年增幅回落了15个百分点。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基本药物采购的“最低价中标”和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限制两大政策所致。他认为,基本药物采购“唯低价是取”的政策导向对行业发展尤其是优质企业发展不利。
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长海指,目前中药材暴涨,人工、水电等成本持续攀升,而招标价格却在一路下滑,两头挤压下,药企日子难过。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也表示,目前基本药物招投标出现“两降一升”。中标药物价格越来越低,中标率也越来越低,“一升”表现为企业成本上升,不但中药药材成倍上涨,连辅料如白糖也在涨价。 “品牌企业对于基药的态度,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丽珠医药集团副总裁陶德胜表示企业只能“凭良心”干事,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只能放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