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4-17
- 最后登录
- 2018-7-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66633
- 精华
- 168
- 帖子
- 23955
 
|
高校中学生对政府采购课程很感兴趣,接受采访的同学大多认为政府采购很有发展空间,必修或选修这门课让他们受益匪浅。中央财经大学王姓同学说:“以前没觉得政府买东西有什么学问,学习了政府采购这门课之后,我意识到政府支出的是纳税人的钱,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国家必须录用具备采购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虽然我不是学财政学专业的,毕业以后也不一定从事政府采购行业,但是通过选修这门课程以后,对于财政的理解,从以前只认识税收问题的重要性转变为意识到财政支出,尤其是政府采购支出是财政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作后,当我成为一个纳税人时,就会有意识地去关注政府如何有效地、规范地、合理地支出我所交纳的这部分资金,相信这也会成为大部分人所关注的问题。”
在高校中,专家、学者、教授不仅致力于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培养,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具备政府采购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自己也对政府采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各高校专家、学者对于政府采购的关注和研究日益成为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就此,我们采访了各地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一些人员。他们普遍认为,高校的政府采购研究队伍对于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政府采购实践有着前沿性指导作用。高校专家、学者从法律角度、理论层次、国家层面进行原则性的研究,不断地完善政府采购理论,使得我们在实践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家知道,《政府采购法》虽于2003年实施,但其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对《政府采购法》进行分析研究, 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完善、补充、修正该法提出自己保贵的建议。他们的研究对于政府采购法律规章的制定、实施细则、指导意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一些学者针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实施过程,从计划的制定、预算的编制、采购方式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定、采购监督、政府采购救济等方面已经发生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探究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并为解决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脱离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都是空洞的,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高校中的政府采购理论研究也应如此。但是许多工作在政府采购一线的人员认为,高校的政府采购研究和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他们指出,高校的政府采购理论研究必须和实际相结合,研究要细化,要具体一些,空有理论而不具备可操作性是不行的。比如政府采购有宏观调控功能,包括节能环保、扶持中小企业等,理论研究就应细化到如何才能使各地强制性执行,增强理论的可操作性。因而,首先,高校的科研队伍应该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到底是制度空白或漏洞,还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采购人员或供应商违反了程序,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所在,以便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其次,高校应该加强与中央、各地方的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办的联系与交流。一方面,专家、学者应该与参与实际工作的政府采购人员交流经验与教训,为政府采购理论的研究收集第一手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适时邀请工作在政府采购第一线的采购人员来学校讲座等,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政府采购事业,为他们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对此政府采购法律、规章没有详细的规定,而地方上的政府采购权利机构相互之间又谁也说服不了谁,因而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应该结合政府采购实际对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维护“阳光”政府采购的形象。 (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