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最后一只老虎灶因成本问题关闭(组图)
A[sup]-[/sup]A[sup]+[/sup]2013年11月23日09:59解放日报评论
早上,养鸟的闲人到老虎灶的茶馆边泡壶茶,享受“皮包水”的清雅
茶客们都是熟门熟路,不用招呼,自己加水
门外纳凉的老茶客见证着老虎灶的兴与衰 在老虎灶摆上一张桌,吃上一副大饼油条、喝一碗豆浆,是许多老上海人的记忆
闹猛归闹猛,流水账却实在让人难以乐观
虽然,老虎灶关了,但还是有不少老街坊时不时地前来转转,回味从前的故事
老虎灶每天接待茶客才十多个,但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恐怕都接近上千岁了 2013年10月,老虎的“尾巴”已经被水泥封死,不再冒烟。据街坊说,老虎灶几经改造、翻新,只有那根烟囱还是正宗的百年老货。
老虎灶是苏浙沪一带的古老传统。老虎灶以形状而得名,因为有一个翘起的“尾巴”和灶头
上海市区最后一个老虎灶没有熬过今年的秋天,10月,因为成本问题和我们永别了。资料显示,上海自建埠伊始,老虎灶就盘踞市街了。上世纪50年代初,鼎盛 期全市共有2000多家老虎灶。以后随着供水系统的不断完善逐年递减。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市区的老虎灶渐渐式微。至2003年,市区基本已绝。住房 条件改善后的日子,老虎灶的温暖不过是岁月里的记忆了。
2013年10月,上海市区内的最后一只老虎灶关闭了。
上海最后的老虎灶面积仅十七八平方米,门口灶台上趴着两口热气四溢的大汤罐。屋内两排长条桌凳,一排靠窗,一排居中,辟出狭小的通道。拉起布帘,剩余空 间即可用作澡堂。老虎灶的房东是对老夫妇,家住浦东,出于怀恋之情买下了它。不过由于夫妇俩身体不好,只能将老虎灶承包出租,也不常来。最后一任经营者为 蔡氏夫妇,4年前从合肥来沪。
老虎灶单靠泡水,利自是薄的,一般腾挪得开的老虎灶总会设几张桌子,权为茶室。老茶客一早把着一壶紫砂粗茶聊天谈讲。有的则设有盆汤,热水现成,浴资便宜,逼仄弄堂居家正好洗个舒坦。有的老虎灶场子更大的,前室辟为书场,每天两场,老虎灶是不输戏院人气的。
瘦小的蔡老板回顾着经营老虎灶的甘苦。老虎灶的顾客主要是附近居民,每天的高峰约在5点至8点。这段时间里老茶客聚集一堂,泡几壶茶闲聊,天亮后则叫碗 面条充当早饭。此外,平均四五分钟就有人来泡水,他们会很自觉地将2毛钱或5毛钱放上灶台,热情地和老板娘打声招呼。偶尔,附近的小商贩还会来兑换零钱。
闹猛归闹猛,流水账却实在让人难以乐观。为了节约成本,老虎灶烧的柴主要来自动迁户拆散的房子,1毛钱1斤。尽管如此,据蔡老板介绍,由于老虎灶胃口 大,每天至少得“吃”掉三四百斤。无奈之下,蔡氏夫妇只能给别人加工点小菜,利润自然微薄。其实如果不是房东的坚持,老虎灶早已消失了。
8点敲过,关闭了的老虎灶店里,唯剩蔡老板守着斑驳的四壁,怅然若失。老虎灶冷清下来了,而老虎灶边上的蓬莱路幼儿园,透出了孩子们的嬉戏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