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惯的力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1#
发表于 2006-3-9 17:33:00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有效小技巧,帮你改习惯(2)





 制定一个计划,并坚持
  Hase-Schannen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制定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定计划的人的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定计划的人的3.5倍。
  * 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制定计划者高达78%;

  * 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没有制定计划的人仅为22%;
  * 除了制定计划外,坚持计划也是最终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根据调查结果,那些坚持计划的人,比那些中途改变计划的人成功概率高出许多,具体来说,前者的成功概率是后者的成功概率的5倍多。
  * 坚持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为84%;
  * 中途改变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为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2#
发表于 2006-3-9 17:33:11 |只看该作者
把它大声说出来
  一旦我们把自己的目标或意向告诉他人,它们将变得更加现实。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付诸实践是责无旁贷的。当我们的意向受到公众舆论或公众监督的制约时,我们往往感觉从前未曾有过的高度的责任感。这或许便是我们通常并不愿意将改变习惯的目标告诉别人的原因吧。如果我们对外宣布了自己的打算,却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其他人便会了解这一切,无  
疑,这会让我们遭受的痛苦更加剧烈。但是,也正因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告诉他人自己将改掉习惯来帮助自己坚持下去,而不轻易就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3#
发表于 2006-3-9 17:33:19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有效小技巧,帮你改习惯(4)





 用笔记下前进的脚步
  在我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打算后,计划也将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逝,并未留下永久的记录或证据表明我们自己说过什么。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把自己的打算记录下来,将有助于我们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无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旦我们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变成书面的东西,我们将它们变成现实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头脑中的  
抽象思维需要转变成为具体的书面语言——这一过程让我们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法变得更加详尽更加现实。
  就像告诉别人一样,把计划记录下来同样会让计划更加现实,也让自己强烈的感受到实践的责任感。除此而外,书面记录自己的计划还将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确定性,而显示出更大的威力。这样,当我们以文字的形式书面记录下自己的计划之后,它便成为了一份长期存在的证据。它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向着目标努力是自己无法推卸的责任。
  不仅书面记录下自己的计划很重要,跟踪自己实现目标的进程也同样至关重要。同样根据Hase-Schannen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在有助于人们成功实现目标的诸多要素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定期考评自己实现目标的进度”。正如富兰克林时间管理的发明人亥若?史密斯(Hyrum Smith)所说的那样:“在改掉某个习惯,或是改变某种生活方式的目标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方法来跟踪自己的进步,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
  书面记录究竟有多重要?有人曾对哈佛大学的某个毕业班级进行了一项调查。80%的毕业生不曾有过明确的目标或抱负,15%的毕业生曾为自己设定了目标或抱负,但仅仅是想过而已,仅有5%的毕业生书面记录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拥有明确的行动计划的梦想)。毕业30年后,书面记录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的这5%的毕业生,不仅超额实现了自己书面记录下的目标(以资产来衡量),而且,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净资产也远远超过了其余95%的班级成员所拥有的资产总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4#
发表于 2006-3-9 17:33:27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有效小技巧,帮你改习惯(5)





 支持团队&最佳战友
  在改变或培养好习惯的努力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要素,那便是他人的支持。亲人、朋友,或者同事,都可以成为支持、鼓励、激励你的人选,或成为友善的提醒者——他们完全有可能决定我们究竟是成功地改变生活的某个方面,还是继续糟糕的现状。

  在我决定参加三项全能运动项目的时候,我的一位邻居恰好在进行其中的一个项目的训练,于是,我们决定一起训练。我们不仅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相互提醒我们的共同目标,还感觉到了一种报答对方大力支持的责任感。甚至在我已经无法忍受凌晨5点起床到冰冷的水中练习游泳时,我仍然强烈地感觉到应该义不容辞的为了邻居而坚持。我不能让他失望。这一额外的激励常常让我超越自己,使事情呈现为另外一个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5#
发表于 2006-3-9 17:33:37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有效小技巧,帮你改习惯(6)





 在镜框上贴一张小纸条
  究竟是让希望改掉的坏习惯继续它对我们的“黑暗统治”,还是在心灵的最前线积极培养良好的习惯呢?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探讨的那样,改变习惯的关键是,让我们的显意识与潜意识沟通交流  
,再对它进行必要的培训,最后调整出它的新程序。习惯归属于潜意识的调遣,在我们的显意识没有关注到潜意识,并着手训练和重新对潜意识进行编程之前,习惯就不可能改变。我们的显意识越频繁越持续地思考我们的新习惯,我们的习惯改变就会越快越容易。
  我相信你肯定知道帮助我们记住事情的小技巧——“线索在手指间”。诸如此类的心理暗示的确能够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过的,当我们考虑养成某种好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皮层——负责行动的大脑部分——将被激活。研究表明,在我们思考某种行为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其实已经在开始实战性的“练习”了。我们还要记住,某个行为被重复的次数越多,它根深蒂固的程度就越高,即便这种重复只是发生在我们的脑子里。
  我们不妨进行一下这样的尝试:在纸上写下我们希望养成的习惯,并把它贴到洗手池上方的镜框上。这样,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你便会得到它的提醒,让自己再一次注意到自己的目标。得到镜子上的标志的提醒后,你的大脑便会开始执行任务。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一切都将自动完成,不过,额外地关注一下会对任务的执行有更大的帮助。通过这样的简单步骤,你所希望养成的习惯就能得到每天最少两次的演练,其效果也会迅速地累积。
  引用第二章中提到的有关植物的比喻,随着被不断的重复,习惯逐渐长大,逐渐强壮,根系也逐渐深入地下。很快,我们所希望的行为便会演变成为一个根基雄厚、构建完整的习惯。
  有助于我们改掉习惯的另一个小技巧便是,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
  假定你希望养成每天早晨跑步的习惯,但是,对于你来说,每天把自己拽出被窝去跑步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够在头一天晚上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那么,你就能避免自己早起跑步计划的落空。比如,你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把自己的运动服、运动鞋、耳机等物品放在床头。这样一来,当闹钟响起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准备就少之又少了,让人望而生畏的跑步任务此时似乎变得柔和了一点点,而放弃起床跑步的理由(借口)也一扫而光了。在你挑战自己弱点的那个伟大的时刻(也就是你受到更改主意的诱惑最多的时刻)之前,你做的准备工作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好“准备工作”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在我们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大脑中实战演习了好几遍即将完成的任务了。在此,我们再一次指出,任务的不断重复,即便只是脑海中的演练,也将有助于把我们把任务变成习惯。
  书面写下来(并把它贴在洗手间的镜子上)
  我 现在宣布,从即日起,我将致力于改掉如下习惯:
  签 名: 日期:
  证明人签名: 日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6#
发表于 2006-3-9 17:33:59 |只看该作者
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潜能
  人类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具有不可思议的潜能。但是,人类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潜能。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坚信,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的时间内跑完一英里。这一信念是如此的坚固和流行,以至于它最终演变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四分钟障碍”。引用体育评论员们的话来说,就是无法想象有哪一个运动员可以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各个时代最伟大的运动  
员都认为,四分钟跑完一英里必然是超出了人类极限的。甚至连生物学家也确定,这已经超过了人类身体和心理的生物极限。看起来,每一个人似乎都只能接受没有谁能够突破四分钟极限这个“事实”了——每一个人,除了罗杰?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
  经过了心怀信念的训练,我将克服所有的障碍。
  “Fueled by my faith in my training, I will overcome all obstacles.”
  ——罗杰.班尼斯特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人类不可能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尽管四分钟障碍长期以来无人挑战,但是,罗杰?班尼斯特最终突破了这一“障碍”,1954年5月6日,班尼斯特成为突破四分钟障碍的“第一人”。当天的那场比赛,直到今天仍然被喻为“神奇的一英里”。
  不过,这个传奇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其实,罗杰?班尼斯特实现这一突破之时,他不过是在释放人类的潜能,他让每个人都明白了,他能够做到的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其他人也有可能做到。
  事实上,罗杰?班尼斯特的记录仅仅持续了46天,之后四分钟极限也一次又一次被人类打破。现在,世界上能够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运动员超过几百名,他们中甚至还包括许多高中生。
  这个例子说明,一旦运动员从自我强加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潜能便会得到惊人的释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7#
发表于 2006-3-9 17:34:10 |只看该作者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潜能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但却有待开发的潜能。问题只是,我们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潜能。下面的例子将充分说明这一点。
  一天晚上,一个人在酒吧里喝醉了。从酒吧出来后,觉得头晕目眩的他并没有冒险去开  
车,而选择了走路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开始下起了暴雨,他于是决定抄近路穿过墓地。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黑暗和暴风雨的干扰,他没有注意到脚下刚刚挖好的墓穴,一头栽倒在墓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试图爬出墓穴,但是,雨水的冲刷让两侧的泥土变得泥泞而湿滑,更何况酒醉让他昏头昏脑!几经努力,他还是没能够爬出来。筋疲力尽的他,只好在角落里蜷缩成一团,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无巧不成书。又有一个家伙,同样喝醉了酒,因为想抄近路而穿过墓地,也不幸落入其中。在耗尽了每一分企图爬出墓穴的力气之后,同样得出了当晚无法逃出墓穴的结论。
  就在这位老兄四处折腾的时候,睡着了的那位老兄终于醒了。隐藏在黑暗的墓穴角落中的他,用一种沉重而焦躁的声音说道:“你永远无法逃出这里。”猛然听到“空荡荡”的墓穴中发出的地狱般的声音,第二位老兄大受惊吓,他几乎没有迟疑,便纵身跳出了墓穴,一路飞奔地跑回了家。
  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尽管第二位落入墓穴的老兄已经确信自己根本无法逃出墓穴,但事实上,他完全拥有跳出墓穴的能力。太多的时候,我们便像这位老兄一样,彻底低估了自己的潜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8#
发表于 2006-3-9 17:34:19 |只看该作者
“现状”与“可能”
  当心,不要让“现状”导致我们对自己潜能的低估。相反,我们应该把精力积极投入到“可能”领域的开拓。下面的小故事是马克?吐温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精妙阐释。

  有一个人死后在天国之门遇到了圣彼得(Saint Peter)。由于生前就熟知圣彼得的智慧和博学,于是,这位老兄问道:“圣彼得,多年来我一直沉迷于军事史。你能否告诉我,究竟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呢?”
  话音刚落,圣彼得便回答道:“哦,这个问题很简单,那边的那个人就是。” 圣彼得随意地指了指不远处的某个地方。
  这位老兄顺着圣彼得的手指看了看,说道:“圣彼得,你一定搞错了。我在人间的时候跟他很熟,他不过是个普通的工人而已。”
  “这就对了,我的朋友”,圣彼得回答道,“他确实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如果他是位将军的话。”
  我们能够实现的成就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29#
发表于 2006-3-9 17:34:31 |只看该作者
明天是空想家最“强大”的武器;行动者的利器则是今天。
  明天,既是懒虫们的工作日,也是傻瓜们的改革时,更是凡人们躺着梦想升天的好日子。
  “Tomorrow is the day when idlers work, and fools reform, and mortal men lay  
hold of heaven.”
  —— 爱德华?杨格(Edward Young),著名诗人
  如果你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行动者,那么,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做起,也惟有从今天开始做起!切勿依赖明天。
  如果你总是把问题留到明天,那么,明天就是你的失败之日。同样,如果你计划一切从明天开始,你也将失去成为行动者的所有机会。明天,只是你愚弄自己的借口罢了。
  著名作家玛丽亚?埃奇沃斯(Marie Edgeworth)对于“从今天做起”而不是“从明天开始”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见解。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如果不趁着一股新鲜劲儿,今天就执行自己的想法,那么,明天也不可能有机会将它们付诸实践;它们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恶劳的泥沼之中。”
  Atari公司的创始人,电子游戏之父诺兰?布歇尔(Nolan Bushell)在被问及企业家的成功之道时,这样回答到:“关键便在于抛开自己的懒惰,去做点什么。就这么简单。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人会即刻着手付诸实践。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就在今天。真正的企业家是一位行动者,而不是什么空想家。”
  从空想家到行动者的转变不可能不疼不痒,我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但是,这一转变又是现实的,我本人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再没有比我更伟大的幻想家了。我的毛病便在于缺乏自律,懒散、拖沓、不信守承诺、缺乏毅力等等,都是缺乏自律这个毛病的症状。而我给自己开出的药方便是“明天”。“明天”总是能够让我的症状得到一时的缓解,却永远无法根治。当它们下一次光顾时,唯一的解药只能是另一副“明天”。显然,我的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缺乏自律能力)。这正是“每天都尝试着做一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对于我的意义所在,我相信,对于你来说也同样适用——不论你的自律能力如何。只不过,这样的尝试必须从今天开始。
  “总有一天”综合症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我会从学校毕业并参加工作,那时,我将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总有一天,在偿清所有贷款之后,财务状况会走上正轨,孩子们也会长大,那时,我将开着新车,开始令人激动的全球旅行……总有一天我在考虑退休,我将买辆漂亮的汽车开回家,并开始周游我们伟大的祖国,去看一看所有该看的东西……总有一天……”
  “Someday when I grow up, finish school and get a job, I’ll start living my life the way I want……Someday after the mortgage is paid off, the finances are on track and the kids are grown up, I’ll drive that new car and take exciting trips abroad……Someday, now that I’m about to retire, I’ll buy that beautiful motor home and travel across this great country, and see all there isto see……someday……”
  ——艾德?佛曼,演讲家,美国众议员(Ed Foreman)
  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的暗示自己:只需等待,美好的未来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在某一天,它会出现。然而,就是这个画饼充饥的愿望,却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在某一天:
  * 我将获得梦寐以求的那份工作;
  * 我将开始锻炼身体;
  * 我将开始执行健康饮食的计划;
  * 我将还清所有的债务;
  * 我将开始规划预算;
  * 我将得到晋升;
  * 我将开始去做义工;
  * 我的婚姻状况将有所好转;
  * 我将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们相处……
  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在某一天,这一切将变成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30#
发表于 2006-3-9 17:34:44 |只看该作者
付诸行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空想家与行动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进行了持续而有目的的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是实现一切改变的必要前提。我们往往说得太多,思考得太多,梦想得太多,希望得太多,我们甚至计划着某种非凡的事业,最终却以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而告终。

  如果我们希望取得某种现实而有目的的改变,那么,我们便必须采取某种现实而有目的的行动。这对于我们是否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至关重要。
  就像我的祖父经常告诫我的那样:“好行动与好意愿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没有任何共同点!”罗伯特(Cavett Robert),这位全美最杰出的演说家,曾经这样说道:“积极的人生构筑于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之上——而不是那些我们不曾接触的事情。永远不要忘记,构筑人生唯一的原材料便是积极的行动。”
  假定树上栖息着五只鸟,现在,其中的三只打算飞走。还剩下几只?
  还剩五只!打算飞走和真的飞走完全是两码事。区别就在于实际的行动。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付诸了实际行动。
  “The one thing that separates winners from losers is, winners take action!”
  ——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著名的潜能开发专家,《唤醒心中的巨人》的作者
  行动,行动,再行动。
  “Action, action, and still more action.”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第26届美国总统
  空想家与行动者之间的对比似乎既简单又浅显,但是,它所蕴含的智慧却往往被人们忽略。太多的人在坐等机会的自动降临,在期待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在某一天自己一觉醒来便会梦想成真。这显然十分荒谬,但是,所有的空想者正是每日生活在这样的幻觉之下。
  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年轻人从某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科学的学位。关于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指导,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他的困境总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那个年头的工作岗位极度稀缺。年轻人开始等待,希望有什么好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同时,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整个夏天都在一家当地的游泳池干起了救生员的老本行。
  一位经常来带孩子来游泳的父亲对年轻人十分友好,并对他的未来产生了兴趣。他鼓励年轻人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看看究竟最想做点什么。年轻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开始检讨自己。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最想成为一名电台播音员。
  年轻人告诉了这位长者他的志向,这位长者鼓励他采取必要的行动,使梦想成真。随后,他走遍了伊利诺斯州和爱荷华州,努力使自己进入广播行业。终于,他在爱荷华州的达文波特市停住了流浪的脚步,成为了WKOC公司的一名体育播音员。
  “终于找到了工作,这多美好呀”,后来这个年轻人坦率的说道,“不过,更有意义的是,我知道了应该去行动这个道理。”这番经历,正是让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关键。
  有多少想法,多少梦想,多少好打算,都被你闲置于树枝,原因仅仅是你的决定没有得到有目的的实际行动的支持啊。
  莉莲?卡茨(Lillian Katz)十分清楚,幸运不会无缘无故地眷顾谁,只有采取行动才能捕获幸运。年仅24岁,并怀着第一个孩子的莉莲,四处找寻着能够补贴家用的办法。莉莲利用婚礼时亲朋好友送给自己的贺礼中省下的2,000美金,添置了几件简单的设备,并在一本流行杂志上刊登了一则小广告,开始推销自己个性化的汉堡和减肥食品。在1951年,她敢于把自己的突发奇想变成产品的做法不仅标新立异,而且还带有某种革命性的意味。广告词中这样写道:“要做个性十足的第一人。”
  订单源源不断,莉莲的业务不断壮大,莉莲当年的目录直邮公司,现在已发展成LVC国际集团,年销售额高达2亿美元,拥有上千名员工,每周处理的订单超过30,000份。莉莲的成功正是因为她没有守株待兔,而是以有目的的实际行动去成就所有的一切。
  成功人士总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条件去抓住机遇。不过,下面故事中的主角却采取了相反的行动。
  上帝在哪?
  有这么一位老兄,家里发大水。就在水马上就要漫过他家前厅的门坎时,开着四轮卡车路过的邻居好心地表示,他可以载上这位老兄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但是,这个友好的提议马上遭到了断然拒绝,这位老兄的理由是上帝绝不会袖手旁观。随着水面不断升高,他不得不爬到了屋顶上。
  这时,一条小船驶过并表示可以把受难的老兄带到安全的地方。提议再次遭到了断然拒绝,理由仍然还是对上帝的信念。
  水面还在不断升高,已经漫过了屋顶,眼看这位老兄就要一命呜呼。就在此时,一架直升飞机飞过,并抛下了一根绳子来营救几乎已淹在水中的老兄。但是,他又一次断然拒绝了营救,拒绝去抓住救命的绳索,理由同样是对于上帝的忠诚信念。
  就在死亡即将来临之际,这位老兄绝望地抬起头,对着上天呼喊道:“上帝呀,我如此忠诚地相信你会来拯救我。可是,你为什么没有呢?”
  突然,一个来自天堂的声音说道:“你究竟想让我怎么做?我派去了一辆卡车、一条船、甚至一架直升飞机!”
  为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要积极地行动。其实,每个人都具备着充分发挥上帝赋予我们的潜能的必要工具、能力和条件。但是,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去实际地做事情——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动。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今天就付诸实际行动吧!设定你的方向,再利用习惯的力量!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6-1 17:31 , Processed in 0.0640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