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6个民族,56种图腾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1#
发表于 2005-12-16 13:48:53 |只看该作者

水 族

shui zu
   
    Shu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345993人。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   

    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
   
    曾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称为水书,约有300多字,只有少数巫师认识,在宗教迷信活动中使用。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
   
    水族人过去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数很少。
   
    聚居于“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月亮山脚下的水族人,是从古代“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明代的史册中已经有水族的名称了。水族人自称“海水”,其意为水人。清代王朝直接统治水族地区以后,不断有汉族人大量迁入龙江和都柳江上游地区,与水族人交错混居,使水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较快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水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发病率曾高达80%的疟疾也被控制住了。1957年成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在国家的帮助下,勤劳的水族人民和各族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家园,使都柳江畔成为鱼米花果之乡。

20041229527160_1102768826_xlcyz428dami.jpg (68.25 MB, 下载次数: 115)

20041229527160_1102768826_xlcyz428dam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2#
发表于 2005-12-16 13:49:39 |只看该作者

土 族

tu zu
   
    Tu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91624人。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 过去一直通用汉文,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自称为“蒙古尔”(意思是“蒙古人”)、“察罕蒙古尔”(意思是“白蒙古”)、“土昆”(意思是土人,吐浑音转)、“土户家”等。居住地附近的藏族人称他们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汉、回族人称他们为“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土族。 在土族的民间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蒙古人和当地的霍尔人通婚繁衍的后代。传说中的霍尔人是吐谷浑人, 所以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土族人是古代吐谷浑人的后裔。土族人早期从事畜牧业。至今,土族人仍有养羊 的爱好和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精于养羊,且爱羊至深。

200412295232957_1102769283_zcgofu9aawil.jpg (63.06 MB, 下载次数: 127)

200412295232957_1102769283_zcgofu9aawil.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3#
发表于 2005-12-16 13:50:08 |只看该作者

塔吉克族

tajike zu
   
    Tajik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33583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聚居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在莎车、译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 伊朗语族 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人使用维吾尔语。
   
    塔吉克族人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族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塔吉克族源自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可上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使用东伊朗语的一些部落。公元2-3世纪,在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盘陀国,其国人是中国塔吉克族人的远祖。塔吉克族人在这一地区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小村落,到17世纪后帕米尔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塔吉克族人也迁来,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王冠” 的意思。过去塔吉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成立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塔吉克族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200412295137814_1102769144_9rtw1af8on8x.jpg (70.45 MB, 下载次数: 116)

200412295137814_1102769144_9rtw1af8on8x.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4#
发表于 2005-12-16 13:50:47 |只看该作者

塔塔尔族

tata&#39er zu
   
    Tatar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4873人。

    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比较集中的有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   

    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西匈语支。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尔语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当地的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
   
    塔塔尔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但由于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杂居在一起,关系密切,所以这两个民族的文字成为塔塔尔族人的通用文字。
   
    塔塔尔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的一个部落“鞑靼”,最早见于唐代。“达旦”、“达达”、“鞑靼”、“达怛”等都是塔塔尔的不同译音。13世纪蒙古西征时,西方人把蒙古人称为塔塔尔。蒙古人建立的地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衰亡后,15世纪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了喀山汗国。16世纪,归并俄罗斯。塔塔尔人做为一个民族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19世纪初开始不少塔塔尔人自俄罗斯迁徙到中国新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一些塔塔尔人迁来,成为中国的塔塔尔族。居住在村落的塔塔尔人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塔塔尔人中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多居住在城镇,其教育事业特别发展,他们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412295219424_1102769257_b8gxgniowbcb.jpg (70.13 MB, 下载次数: 123)

200412295219424_1102769257_b8gxgniowbc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5#
发表于 2005-12-16 13:51:19 |只看该作者

土家族

tujia zu
   
    Tuji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
   
    土家族人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200412295225123_1102769270_z8gl9qpblawj.jpg (65.2 MB, 下载次数: 113)

200412295225123_1102769270_z8gl9qpblawj.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6#
发表于 2005-12-16 13:53:32 |只看该作者

维吾尔族

weiwuer zu
   
    Uygur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7214431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  

    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有中心、和田、罗布3个方言。 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大多数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维吾尔”其意为“团结”、“联合”。 维吾尔族人的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及后来的铁勒。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于7世纪建立了回纥汗国,与唐朝保持友好的从属关系。回纥后改称为回鹘,9世纪时迁入新疆与当地的各族居民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种植棉花、葡萄和园艺生产,其经济发展很快。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维吾尔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自治区在工农业和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200412295214374_1102769245_vljh23yzfhlg.jpg (65.14 MB, 下载次数: 119)

200412295214374_1102769245_vljh23yzfhl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7#
发表于 2005-12-16 13:53:58 |只看该作者

乌孜别克族

wuzibieke zu
   
    Ozbek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4502人。

    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较为集中。  

    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西匈语支。 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大多数人通用维吾尔文。
   
    乌孜别克族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乌孜别克族的先民很早就从中亚迁到中国。14世纪上半期,原属于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在乌孜别克汗的统治下国势强盛,因此该国就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军民被称为乌孜别克人。元代,金帐汗国的乌孜别克人就沿着丝绸之路经新疆来到中国内地经商,一部分人就留居在新疆的一些城市中。18世纪50年代,清朝统一了新疆,中亚的乌孜别克人,特别是商人,来中国的日益增多。直到20世纪初还不断有人迁来,除商人外,还有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农民。因为乌孜别克人多居住在城市中,受教育的机会多,知识分子多、教师多。他们为新疆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412295238903_1102769298_yxysulymta75.jpg (68.19 MB, 下载次数: 119)

200412295238903_1102769298_yxysulymta7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8#
发表于 2005-12-16 13:54:35 |只看该作者

佤 族

wa zu
   
    V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351974人。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及其周围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方言。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
   
    佤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2000年前就与布朗、德昂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开发高黎贡山和澜沧江地区。他们自称“佤”、“巴饶克” 、“阿佤”等,都有“山居人”的意思。周秦时期其先民是“百濮”的一支,唐代称“濮子蛮”,宋代称“濮蛮”, 明代称“古剌”,清代称“嘎剌”、“哈瓦”。 当地傣族称其为“卡佤”,因为“卡”在傣语中意为奴隶,所以这种称呼带有侮辱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体现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为其正名统一称为佤族。佤族人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上,特别是在山峦起伏的阿佤山区,交通不方便,因此与外界交流少,经济发展缓慢。只有在他们翻身做了主人以后,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200412295351398_1102769420_zwdmtmrjpvmi.jpg (66.53 MB, 下载次数: 123)

200412295351398_1102769420_zwdmtmrjpvmi.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49#
发表于 2005-12-16 13:55:24 |只看该作者

锡伯族

xibo zu
   
    Xibe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72847人。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通古斯语族 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
   
    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多已不信教。
   
    锡伯族人自称“锡伯”,汉文则有多种译音和写法,如“犀毗”、“师比”、“ 鲜卑”、“矢比”、“席百”、“ 席吐”、“锡伯”等。锡伯族人自认是中国古代北方鲜卑人的后裔,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的东麓,公元4世纪前后南迁至黄河流域建立改权,后来融入汉族。少数仍然居住在东北嫩江、松花江、绰尔河流域的鲜卑人繁衍下来,成为今天的锡伯族人。1764年,有1016名锡伯族人被征调到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随军家属2000余人,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便是他们的后代。锡伯族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西迁的锡伯族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牧业。西迁的锡伯族人为保卫祖国,开发建设伊犁河谷,做出了贡献。

200412295255472_1102769309_t83zo3y0htfs.jpg (66.64 MB, 下载次数: 132)

200412295255472_1102769309_t83zo3y0htfs.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750

积分

精灵王

50#
发表于 2005-12-16 13:56:11 |只看该作者

瑶 族

yao zu
   
    Yao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2134013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   

    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 苗瑶语族 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各地瑶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互相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人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武陵蛮”、“莫徭”、“蛮徭”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 。因不同的经济生活、地域、服饰、头饰,还有几十种不同的称谓,如“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茶山瑶”、“背篓瑶”等。因为这些称谓中都有“瑶”字,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由于居住的地方自然条件不同,瑶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林副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6-14 01:48 , Processed in 0.0913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