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住有所居”变成了一场起名比赛 【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3-11-11 12:12
标题:
“住有所居”变成了一场起名比赛 【转贴】
[
原创
]
“
住有所居”变成了一场起名比赛
云涌
|
只看此人
云涌 于
2013-11-2 14:14:0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评论
一篇文章质问:北京发明了多少种房子?从早期的房改房、外销商品房、央产房、军产房,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及“京七条”创造的“自住型商品房”,至少有十七八种住房品种并存于北京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但这么多创造发明,却既没有遏止房价高涨的走势,也没有改变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
北京是“居庙堂之高”的地方,庙堂上的专家能起出那么多的好名字,一定是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做支撑,有关房子的理论阐述,大家耳熟能详的,从早期的“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丈母娘推高房价”,到后来的“救楼市就是救中国”、“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及“评价一个城市主要看房价,房价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价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丢人”。在这些理论指导下,中国几乎没有一座城市没有可怕的大片空房。
“住有所居”变成了一场起名比赛,专家都是赢家。
其实,从住房的社会属性角度,住房有两种名字、两种简简单单的名字。
一种叫私有住房,简称私房,可以自由交易的,在正常的情形下,社会中大部分人都能轻松拥有自己的私房,这就是“居者有其屋”的境界。
另一种叫公有住房,简称公房,不可以自由交易的,社会中小部分人通过规定程序住进了不属于自己的公房。公房管两头:高端一头的公房叫官邸,在现代,白宫就是一处官邸,奥巴马最多住
8
年,在古代,白居易留下了小诗,“官舍非我庐,官园非我树。洛中有小宅,渭上有别墅”,“官舍”就他在任职的地方暂居的公房,有官舍有利于干部交流,“小宅”是自己掏钱买的小面积的,是私房,“别墅”是老家的老宅,也是私房;低端一头的公房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称呼,但功能都是相同的,提供给穷人遮风避雨用的,而不是怂恿穷人倒卖的(房改房)。
私房与公房之间的临界状态,有一种媒介,欧美叫社会住宅,一些社会住宅原名私房,私人把私房出租给流动人口,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一些社会住宅原名公房,是公地上建造的,用于阶段性解决成长性人群的居住困难。已知北京的房子名堂繁多,但就没有曾用名叫作社会房的,直到现在还没有。社会房的机理是,公房居住成本很低,公房通过这种媒介连接私房,这就牵制了私房的房价不可能高得离谱,在正常的情形下不可能生成刚性需求。
在住房问题上,庙堂上的专家坚持“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于是,又发明了一个概括性的名字叫保障房,这个“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是香港复制过来的,香港的公屋(保障房)与公寓(商品房)之间横亘着无形的鸿沟,普通人很难逾越,香港的公屋狭小局促,一位朋友实地看过香港的公屋及笼屋后非常感慨,他说,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保障房,保障房就是“保涨房”,保护的“保”,涨价的“涨”,而“房”就是另外的商品房。
大力推进“保涨房”建设,坚持发展“土地经济”不动摇。
保存时间
:2013/11/4
原标题
:[
原创
]
“住有所居”变成了一场起名比赛 【原创评论】
-
凯迪社区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120468&boardid=52&id=9605887
作者:
王毅青
时间:
2013-11-12 10:37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中国特色。。。。。。。。
作者:
明明
时间:
2013-11-12 11:31
小时的住房体制感觉就不错。个人买房,单位集体住房,国家公租房。既保证了资产累计又能提高员工工作贡献度。弄的现在把房产放第一位。
虽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但特色还是嘴上规矩多。
作者:
王毅青
时间:
2013-11-12 14:49
住房全部私有化后,利益链中圈的各种人都有,已经成为顽疾。。。。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chinabidd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